-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实录,七年级下册数学,语文七年级下册,七年级英语下册,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英语,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仁爱英语七年级下册,七年级下册英语单词表,七年级下册数学辅导,新目标英语七年级下册
《音乐巨人贝多芬》教学实录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题目是《音乐巨人贝多芬》,作者有没有记叙贝多芬的一生经历?
生:没有(参差不齐)。
师:那文章记叙了什么内容?请快速跳读课文回答。
(生自读课文)
生: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师:很好,文章不是传记,没有写贝多芬的一生,而是以访问贝多芬的经过为线索,记叙了“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请同学们梳理一下,这个过程写了那几件事?
生:从“客人进门”写起,依次写了“在工作室听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师:对,归纳一下,主要写了“在工作室听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贝多芬下楼开始和客人谈话并与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三件事。
师:通过记叙一次简短的访问经过来展现一位音乐巨人,这谈何容易!下面就让我们随着“客人”一道,来认识感受贝多芬这位音乐巨人,并且学习揣摩本文作者写作上的高超技艺。这也就是这节课我们的学习任务和目标。
师:说到这里我就有点后悔了,对贝多芬的音乐成我没有任何异议,但对本文作者的写作水平我还真有点怀疑,因为昨天抓到这文章题目时我就别扭,“音乐巨人贝多芬”,我们现在一般习惯把大艺术家称为什么?
生:大师。
生:大家。
师:“大师”多好听,将本文题目改为“音乐大师贝多芬”怎么样?为什么?
师:同学们别急着回答,还是认真读读书,在课文中找答案。要比较两个标题的优劣,我看关键是要搞清楚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弄清了贝多芬是个怎样的人,我们就能判断是选用“音乐巨人”还是选用“音乐大师”形容贝多芬好。
(生自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交流阅读心得,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的阅读感受,并说明理由。
贝多芬是个 的人,理由是 。
生1:贝多芬是个“坚韧无比”的人。
师:何以看出?
生:(学生读相关语句)
师: 这是什么描写?有什么特点?
生:外貌描写。
生:肩膀、大手、头发、脸、眼睛、嘴、下颏,无不显示出人物坚毅的力量。
生:不是为写外貌写外貌,而是由远及近,将人物外貌与人物的精神世界结合在一起来描绘,表现了人物坚韧无比的性格。
师:文中有一句话准确地表现了客人看到贝多芬时的感受。找找看,是哪一句?
生:“客人带着好像敬畏又好像怜惜的神情,默不作声地望着他”。
师:为什么有“怜惜的神情”?为什么又有“敬畏的神情”?
生:从这位巨人身上看出了生活的窘迫和苦难,所以“怜惜”;又看出了坚韧无比的意志,所以“敬畏”。
生2:贝多芬是个“热爱音乐”的人。
师: 说说理由。
生: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永恒”指的是音乐,贝多芬已经超越了自己,领悟到人生的真谛,终身与音乐相伴。
生3:贝多芬是个“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人。从“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这句人物语言中可以看出。贝多芬把耳聋的自己比作是“倒落的火山”,“熔岩”指他的创作激情。他的意思是说,不甘心放弃他的音乐事业,“拼命”与“巴望”表现出他与不幸命运做斗争的决心。
生4:贝多芬确实是个“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的人。从“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的感觉!一个乐队只能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音乐!”也能看出。贝多芬是用“心”和生命写的音乐,传达出的是他对人生和生命的理解。
师: 说的很有道理。请看投影上的《贝多芬年表》。
贝多芬年表
1798年,听觉渐衰。
1800年,完成《第一交响曲》。
1803年,完成《第二交响曲》。
1805年,完成《第三(英雄)交响曲》。
1807年,完成《第四交响曲》。
1808年,完成《第五(田园)交响曲》,完成《第六(命运)交响曲》。
1813年,完成《第七交响曲》。
1814年,完成《第八交响曲》。
1820年,完全失聪。
1824年,完成《第九(合唱)交响曲》。
1827年,逝世。
生:这份年表进一步证明了贝多芬不屈地与命运抗争的精神。
生5:贝多芬是个“内心充满着孤独和痛苦”的人。从“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这是贝多芬耳聋后的心理写照:被人误解而苦闷和绝望。耳聋的他比不上一棵树,因为一棵树尚且可以谛听大自然的声音。
生6:贝多芬是个“生活窘迫困顿”的人,从女佣的介绍可以看出。这是对人物的侧面描写。
生7:贝多芬还是个外表脾气暴躁而内心有温和一面的人,这从他下楼时神情可以看出。
师: 同学们说的都有道理,总结一下,贝多芬是一个惨遭不幸(耳聋,生活窘迫困顿,不为常人理解而孤独),却与命运顽强抗争,将生命的全部热情奉献给了音乐的铮铮铁汉。
师:回到这节课开头时我提出的问题,“音乐巨人贝多芬”和“音乐大师贝多芬”两个标题哪个更好一些?
生:显然是“音乐巨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