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造血系统.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五章造血系统.ppt

第十五章 造血系统 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张智香 bbyyzzx@163.cm 【掌握】小儿血象特点(包括生理性贫血、白细胞数与分类的特点);小儿贫血概述中贫血的分类和临床表现;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缺铁的病理生理过程的三个阶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重点掌握铁剂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治疗后反应和疗程);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 【熟悉】小儿造血特点;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概念,影响铁吸收的因素;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的概念、发病机制。 【了解】小儿贫血概述中的诊断要点及治疗原则;铁的代谢;缺铁的预防。 【自学】溶血性贫血;出血性疾病;急性白血病;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一节 小儿造血和血象特点 一、造血特点 1、三个名词:骨髓外造血 生理性贫血 白细胞的“双5交叉” 2、重点阐述成人与小儿的造血及血象异处 第一节 造血特点 一、(出生前造血 )胚胎期造血 1、中胚叶造血期 2、肝脾造血期 3、骨髓造血期 二、生后造血 1、骨髓造血:黄髓、红髓 2、骨髓外造血**:婴儿期 感染或溶血 肝、脾、淋巴结肿大 有核细胞或幼稚中性粒细胞 第二节 血象特点** 1、 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 生理性贫血**:2~3个月 肾脏(肾小球旁系分泌的)EPO( 红细 胞生成素)减少, EPO的生成主要是在缺氧的情况下。 RBC(红细胞)破坏 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稀释作用) RBC3.0×1012/L, Hb100g/L 2、白细胞数量与分类特点* 3、血小板数:止血、凝血(正常呈叠瓦状在 血小板内壁分布,保持血管的完整性) (质的异常:聚集、粘附、驱化的功能) 4、血红蛋白种类 5、血容量 第二节 小儿贫血概述 Hb/RBC↓ 单位体积内,末梢血 新生儿 < 145g/L 1-4M <90g/L 4-6M <100g/L 6M-6 y <110g/L ≥ 6y <120g/L 贫血的分类** (一)按程度分类 “平行性”、”不平行性“贫血 急性失血、再障 贫血的分类** (二)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分类** (三)按病因分类 1、失血性 急性-创伤 、 出血病---外科 慢性-消化性溃疡---内科 胎儿失血 2、生成↓①原料不足:主要是铁、叶酸 ②再生障碍 ③浸润占位 急性白血病 ④系统影响 3、破坏↑(溶血) ①内在:膜缺陷 CM(膜缺陷) 酶缺乏 (G6PD、PK)、合成或结构异常 ②外在:免疫: 自生免疫性溶血性贫( AIHI ) 非免疫: DIC、 药物 、 毒物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NIDA)*** 一、铁代谢* 1、来源:①食物:血红素铁和非血红素铁 ②红细胞释放的铁 2、分布:合成血红蛋白64%。肌红蛋白3% 铁蛋白和含铁血红素30%,酶 3、吸收与转运: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 形式:2+铁, 还原剂促进吸收 转铁蛋白1/3+铁=血清铁(SI) SI/总铁结合力=转铁蛋白饱和度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4、储存与利用 储存形式*:含铁血黄素和铁蛋白 Fe+原卟啉=血红素+珠蛋白= Hb 5、排泄:15ūg/kg·d,肠粘膜、RBC、胆 汁。 6、需要量:小儿多余成人1㎎/kg·d.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7、缺铁的分期:铁减少期(iron depletion,ID) 红细胞生成缺铁期(iron-defecient erythropoiesis,IDE) 缺铁性贫血期(iron-defecient anemia,IDA) 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二、病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