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免疫细胞与免疫器官副本.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免疫细胞与免疫器官副本.ppt

肠 粘 膜 淋 巴 组 织 的 结 构 小肠绒毛细胞 引流淋巴管 粘液层 肌肉层 输出淋巴管 B细胞 T细胞 浆细胞 生发中心 M细胞 三、黏膜相关淋巴组织 肠 道淋 巴 系 统 免 疫 应 答 Th 巨噬细胞 IgA sIgA 浆细胞 B M细胞 上皮细胞 辅助 骨髓和胸腺中的初始B、T细胞经血液循环→毛细血管→穿越HEV,到达淋巴结→输出淋巴管→胸导管→血液循环→毛细血管。 第三节 淋巴细胞与淋巴细胞再循环 初始T、B淋巴细胞(未接触抗原,骨髓和胸腺) ?血液循环经毛细血管 ? 外周淋巴组织 ? 淋巴管 ? 血液。 淋巴细胞再循环 来自外周组织的引流淋巴液经初级、次级淋巴结抵达胸导管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过心脏及动脉循环的血液淋巴细胞中,未活化淋巴细胞再次进入淋巴结和脾脏,少数活化细胞进入外周组织,发挥免疫学效应。淋巴细胞在血液与淋巴系统之间大约12~24小时循环一周。 淋巴细胞再循环的生物学意义: 利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产生;迅速产生免疫应答。 补充新的淋巴细胞。 保证淋巴细胞在组织中的均匀分布。 淋巴细胞再循环途径: 从中枢免疫器官向外周免疫器官转移; 从淋巴结向血液循环转移; 从脾脏向血液循环转移; 从散在淋巴组织向血液循环转移; 第四节 单核细胞、巨噬细胞与树突细胞 外周血中各种白细胞的比例 免疫 细胞 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 ( % ) 中性粒 40-75 嗜碱性粒细胞 0 .1 -1 嗜酸性粒细胞 1-7 单核细胞 2-11 淋巴细胞 20-35 树突细胞 0.1-1 一、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 单核细胞由骨髓的粒细胞-单核细胞祖细胞分化而成。单核细胞经血液循环进入外周组织后体积增大,分化为组织巨噬细胞。 单 核 巨 噬 细 胞 单核细胞体积较大,蹄状核(左,普通光镜)。透射电镜显示其高尔基体发达、粒体丰富、胞浆颗粒明显(中)。扫描电镜显示腹腔巨噬细胞粘附于玻璃表面(右)。 二、树突细胞(dendritic cells, DC) DC因其细胞膜具有许多树突状的细长突起而得名。DC来源于骨髓,DC前体离开骨髓后经血液到达组织。未成熟DC可直接通过吞噬和胞吞摄取抗原。未成熟DC摄取抗原后携带抗原向局部淋巴结移行,分化为成熟的DC,在移行过程中,其抗原摄取能力逐渐下降,而抗原递呈能力提高。DC是抗原递呈能力最强的专职APC,是唯一能激活未致敏T细胞的APC。 朗格汉斯细胞 (Langerhan’s cells) 上皮组织中的LC(1,普通光镜)捕捉外来抗原后即进入引流淋巴结的T细胞区,成为并指状树突细胞IDC(2,扫描电镜照片)。 并指状树突细胞(interdigitating DC) IDC表达高水平的II类MHC分子和共刺激分子B7,具有激活T细胞的能力。 B cells FDC 滤泡树突细胞(folicular DC, FDC) 淋巴滤泡内的FDC通过Fc受体和补体受体捕获被致敏的抗原,并将其递呈给B细胞 (Granulocytes)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第五节 颗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主要存在于外周血中,介导早期炎症反应。在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大量中性粒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发挥吞噬与清除作用。循环的中性粒细胞进入组织称为外渗。中性粒细胞为专职的吞噬细胞,对病原体和自身靶细胞的识别以及对抗原性异物的吞噬、杀伤和消化,基本与单核吞噬细胞相同。 中性粒细胞 (Neutrophil)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血涂片,中性粒细胞呈淡藕荷色,多叶核,胞浆中含有大量的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清晰可辨。 嗜酸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一样,具有一定的变形运动和吞噬功能,可从血液游到组织间隙。 嗜酸性粒细胞 (Eosinophil)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 染色的血涂片,嗜酸性粒细胞胞核为双叶状,胞浆中含有大量深红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其胞浆颗粒呈结晶状。 嗜碱粒细胞主要功能是释放胞质颗粒中的药物活性物质,在某些变态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肥大细胞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包括皮肤、结缔组织、呼吸道、泌尿生殖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皮组织,在变态反应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嗜碱性粒细胞 (Basophil) 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Giemsa染色的血涂片,嗜碱性粒细胞胞浆中布满深蓝色细胞颗粒。透射电镜下胞浆颗粒中充满致密物质。 静息肥大细胞 激活后 5 分钟 激活后 60 分钟 肥大细胞 (mast cell

文档评论(0)

rewfdg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