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茶道茶艺知识学习:黄茶制造过程的理化变化
黄茶制造过程的理化变化
点击此处免费下载《茶道视频教程大全》 /teaqq.html
黄茶与嫩度相当的其他茶类比较,其叶绿素总量比绿茶稍
低,而叶绿素a、b之比值稍高。这除了嫩度因素外,与闷黄过程有
关,可能是因为闷黄对叶绿素b的破坏程度比叶绿素a大。黄茶与绿
茶中氨基酸含量差异不明显,组分以茶氨酸、谷氨酸最多,而与白
茶相比,黄茶和绿茶的氨基酸总量明显偏少,这说明长时间萎凋有
利于蛋白质水解为氨基酸,而闷黄对氨基酸总量影响不大。绿茶中
多酚类化合物含量较黄茶高,这是因为闷黄中多酚类化合物自动氧
化减少的缘故。黄茶中君山银针的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仅为12%,比
蒙顶黄芽少2/3,只有霍山黄芽、鹿苑毛尖含量的一半,除鲜叶因素
外,主要是由于闷黄程度较重所致。黄茶中茶黄素类和茶红素类物
质含量分别为0.1%和4.1%左右,并不比绿茶高。
据研究,用嫩度相似的鲜叶,分别制成炒青绿茶、黄大茶和
黑毛茶,其黄烷醇类物质含量是依次递减的。黑茶减少最多,绿茶
最少,黄茶介于二者之间。各种儿茶素的减少趋势也大致相同。这
就从化学变化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黄茶是绿茶与黑茶之间的一个
过渡性茶类。
下面以黄大茶为例,来说明黄茶制造过程的理化变化。
(1)叶绿素的变化
叶绿素是不稳定的化合物,在黄茶制造中受热化作用引起的
氧化、裂解、置换等反应影响而遭到破坏,致使绿色物质减少,黄
色物质更加显露出来,这是黄茶呈现黄色的主要原因。据测定,黄
大茶在制造过程中,叶绿素总量中有60%受到破坏。杀青过程破坏
最多,其次是堆闷、初烘过程,而拉毛火和拉足火过程破坏甚少。
(2)多酚类化合物的变化
多酚类化合物也是影响黄茶品质的一类主要物质,在炒制中
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减少。其中,黄烷醇类的总量要减少3/5以上,
这主要是因为含量最多的(一)—EGCG减少了近70%。尤其是堆闷
工序中黄烷醇减少最多,几乎占减少总量的一半。各种儿茶素中,
(一)—EGC减少最多,其次是(一)—EGCG。这种减少主要是在热
化作用下较长时间的非酶促氧化所引起的。
黄烷醇类在炒制中氧化而大量减少,但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
总量减少并不多。据测定,黄大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干
毛茶与鲜叶相比,下降很少,这说明多酚类化合物在热作用下的非
酶促氧化与酶促氧化性质不同。由于黄茶经过杀青,蛋白质凝固变
性,与多酚类化合物氧化产物的结合能力减弱,不像红茶发酵那
样,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产物与氨基酸大量结合而沉淀。特别
是在干热作用下,掌握适当温度,不仅能使香气发展到高峰,而且
可使结合性的多酚类物质裂解,转化为可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同时
发生异构化,使黄茶茶汤滋味浓醇。
黄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含量与红茶、绿茶相比,低于绿
茶而高于红茶。据测定,一级毛茶中,屯炒青、黄大茶、祁红的可
氧化总量(TOM)是依次下降的。黄大茶的嫩度比屯炒青、祁红差,可
氧化总量比屯炒青少是不难理解的,但比祁红多,这就说明黄茶的
氧化程度不及红茶,而比绿茶要深。
黄茶中水溶性多酚类化合物虽然在制茶中保留较多,但滋味
仍较醇和,这是因为一方面多酚类化合物氧化减少;另一方面由于
热化作用,黄烷醉类发生异构化和热裂解,简单黄烷醇类增加所
致。
(3)其他物质的变化
在黄茶炒制过程中,糖类和氨基酸含量都有显著变化。这些
物质的转化,对黄茶香气、滋味起重要作用。淀粉随着炒制过程减
少,其中一部分可能转化为可溶性糖。而可溶性糖总量也呈现出减
少趋势,但氨基酸的含量明显增加。氨基酸既是茶汤滋味的重要组
成部分,又是香气的一种先质。在热的作用下,糖与氨基酸结合形
成糖胺化合物,参与茶叶芳香物质的组成。黄茶通过热化,挥发性
醛类含量增加,构成黄茶香气的重要组分。在热作用下,低沸点的
芳香物质挥发,使具有良好香气的芳香物质显露出来,也都是黄茶
香气形成的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PPT】第7章 企业异质性、竞争优势与全球价值链.pptx VIP
- 医疗不良事件管理规范.pdf VIP
- 国际经济学-第五版-冯德连-【PPT】第6章 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pptx VIP
- 养生馆众筹方案.docx VIP
- 人教版(2024新教材)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2章综合测试卷(含答案).docx VIP
- 2022届上海市16区高三高考语文一模分类汇编三:文学文本阅读 带详解.docx VIP
- 中国陶瓷鉴赏与器物陈设(湖北美术学院)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第四章双代号网络习题(绘图试题答.pdf VIP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pdf VIP
- 预检分诊登记本.xls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