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视野和地域融会——清华园近代住宅的建筑历史价值及有效保护.pdfVIP

世界视野和地域融会——清华园近代住宅的建筑历史价值及有效保护.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世界视野与地域融会 ——清华园近代住宅的建筑历史价值及其有效保护 姚雅欣田芊 提要:从1911—1948年的37年问,清华园中陆续建成七片教职员住宅区。这些住宅包括中国传统院落 式、双拼单层外廊式、现代风格的庭院式等类型,由天津华信工程司。基泰工程司。以及建筑师亨利·墨菲、 安诺、庄俊、沈理源、张键、林徽因等主持或参与设计。文章在梳理清华园住宅建筑发展脉络的基础上,揭 示其中蕴含的中国近代住宅发展演变和历史文化信息,针对现存这批近代住宅仍被任意使用与改建的处境, 提出抢救性保护清华园名人故居的呼吁。 关键词:清华园、近代住宅、名人故居、有效保护 古典园林建筑、科学文教建筑、历史纪念性建筑、各式住宅与公共服务性建筑,构成清华园丰富的 建筑类型。对于其中的教职员住宅建筑,已有从名人故居、校园风物、文化轶事等视角的回忆或叙事w, 出自中国近代建筑史视角的研究并未多见;北京近代建筑史亦多集中于对公共建筑的研究罾,清华园近 代住宅建筑偶有简要提及固;有关北京名人故居的各种论述中,清华园近代住宅中数量可观的名人故居 群作为自成体系的一类,亦少被论及。 然而,清华学校自1911年成立,在中国近代建筑史的最后38年中,先后八次兴建教职员住宅,从 早期由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设计,渐由庄俊、沈理源、张簿等中国建筑师主持设计,清华园近代住宅 在规划与布局、建筑技术与风格上融会中西,独具特色,自成体系。这一方面奠定了清华大学住宅区划 的基本格局,同时构成20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特别是北京地区大学住宅建筑发展的缩影。本文着 重对其发展脉络、建筑类型、建筑技术及历史文化内涵进行梳理分析,借此唤起社会相关职能部门对清 华园近代住宅群体实施抢救性整体保护的意识和举措。 一、清华园近代住宅格局的形成 清华园近代住宅的建设,与清华由留美预备学校转向国立综合大学,进而崛起为国内一流大学的进 年间先后八次建成七片教职员住宅区,总体上经历了四个阶段。 1.美国人设计与使用阶段(1909—1915年) 北院是清华学校成立前首批建造的高标准住宅。美国建筑师亨利·墨菲(H.K。Murphy)设计,与 清华学堂、二院、三院、同方部同期兴建。1909年开工,1911年竣工,建筑面积3484平方米。共建成 西式单幢单层砖木结构住宅8栋,与l座会所呈“L”形分布,南、西两种朝向。每座住宅设5个以上 ①宗璞.熊秉明编.永远的清华园.北京:北京出版杜,1999;黄延复.贾金悦.清华园风物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侯宇燕.清 华往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杜,2005 ②张复合.北京近代建筑史.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牡,2004 ◎王世仁。张复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北京篇.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3.199,202:罗森.清华大学校园建筑规划沿革.新建 筑,1984,(4).2~14 房间,客厅宽敞明亮,南向朝阳为整面玻璃窗,与向外延伸的廊窗相连,室内卫生设备齐全。后院附建 家务侍服人员用房。建成之初专供清华学校的美国教师居住,本国教师无权居住,因此北院被讥称“美 国地”、“小租界”,折射出早期清华学校教育主权尚未独立的境况。 2.工程处驻校建筑师监造阶段(1916--1924年) 1916年,随着清华学校“四大建筑”(大礼堂、图书馆j科学馆、体育馆)韵兴建,学校成立工程 Architect),美国 处,监督管理校园规划与工程实施。聘请庄俊(1888—1990)任驻校建筑师(College 助理工程事务,专门负责对校内各类工程的管理和监督。他们参与了甲乙丙三所、南院、西院住宅的设 计与监督施工固。根据1920年进行的清华园人口统计,在校内直接为清华服务的营造工厂有公舜记工厂 造事业之盛。 1917年,建成供学校高层行政领导居住的甲、乙、丙三所住宅。均为西式单幢砖木结构,每幢间 距lO余米,草木山冈小溪环绕,环境幽雅。甲所供校长居住,建筑面积523平方米;乙所供副校长居 住,建筑面积308平方米;丙所供秘书长居住,建筑面积647平方米。 针对美国教员的居住特权,中国教员为争取平等的居住权,组成“清华教职员俱乐部”和“华籍教 缺的矛盾,为延揽教授组建国学研究院、创建各科学系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物质准备。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