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兄终弟继质疑》的质疑.pdf
第17卷第l期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V01.17No.1
:唑兰:盆 盟兰坚兰21罂竺坚竺里!罂罂:2等暨:. ,!.!尘::呈至,.
关于《兄终弟继质疑》的质疑
何正廷
(云南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政法处,云南昆明650000)
【摘要】 同世界许多民族一样,历史上壮族姓氏家族观念根深蒂固,壮族社会中长期流行“兄终弟继”或称为
“夫兄弟婚”的传统婚俗。侬垒福与侬夏卿是侬氏家族中的远房兄弟,侬全福被交趾王杀害后,其妻阿依投奔于侬
夏卿处,并与侬夏卿结为夫妻,其后,共同支持依智高反抗交趾和北宋王朝。这应是不争的历史事实。
【关键词】《兄终弟继质疑》;壮族“兄终弟继”婚俗;阿侬;侬智高;商榷
《文山史志)1998年第1期,刊载陆诚先生的文章《兄终弟继且还同时是犬理政权册封的高官,协同作战、参加会盟都在一
质疑》(以下简称陆文).指称笔者在《关于依智高领导的民族战 起,他们亲密无间,情同手足,叉何以“断定”他们“索不相识”呢?
争》中述及的“阿依按壮族‘兄终弟继’的传统婚俗,被依夏卿接 元、明、清之季,侬氏世为广南土司,直至民国末年。据末代
纳为妻”一说,为“纯屑牵强附会”,他还在“批驳”笔者此说后声 土司依鼎和的远房兄弟依鼎升(昆明铁路局离休干部)Ye生讲:
言,是“为防止以讹传讹”。笔者读罢陆文,反倒觉得它才是牵强 解放前.广南佑土司家祭祖.广西依氏族人都要派代表前来参
附会,是真的在眦讹传讹。特以此文质之。 加,他还说:“按我们依家的传统,不论是亲兄弟、堂兄弟、还是相
陆文说:“可以断定依夏卿即土著人,与依全福(J~源州人) 隔三、五代的远房兄弟.同辈人都还保持依出生先后排行的习
非亲非故.更不是兄弟关系”,或说“依全福是广源州人.依夏卿 惯,如本家远房大伯依茂先为土司,排行第1;远房伯父依澍先,
是特磨道人,生前寨不相识,不是兄弟,也没有拜过兄弟关系,依 排行第4;家父依霸先,排行13,堂叔依向先,排行16等等。到鼎
夏卿娶阿依为妻不属‘兄终弟继”’。为证明依全福与依夏卿不 字辈也一样,鼎勋排行第1;本人(依鼎升)是他的远房弟弟,排
是兄弟,陆文竟然不顾历史事实.一再重复“智高杀生父商人”的 行第5…·。我们‘鼎’字辈后,时逢解放,划分阶级,样样按新
陈词滥调,并质疑于笔者道:“说壮族都是依智高后裔更没有道 政策办,儿孙们才打破整个大家族依出生先后排行的老传统。”
理。” 上述广南依氏土司家族.邶依智高的后裔。泼家族在解放前依
人所共知.姓氏是家族系统的标志。《辞海》1100页载:“姓 照老传统按出生先后排行的情况,证明了姓氏家族系统在壮族
(“雌)标志家族系统的称号,如:姓氏;姓名”;“姓氏,姓与氏的台 社会中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壮族的各个家族,包括名门
称……秦汉以后.姓、氏不别,或言姓,或言氏.或兼言姓氏”。 望族和一般百姓,太都追求儿孙满堂、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富贵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依全福、依夏卿都姓依。他们都是依氏 荣华;任何家族都避讳后继无人、断子绝孙、孤苦伶仃、穷愁潦
家族的成员,这是勿须争辩的事实。依氏家族,是壮族中的大姓 倒。仅有少数女子招狱青部队撤走后留下的散兵游勇入赘,其
之一,这在唐宋时代的史籍中早有记载,唐代把“居广容之南、邕 繁衍的后代才不大乐意这么讲。
桂之西…··西接南诏”、“绵地数千里”的壮族先民称为“西原蛮” 由于壮族姓氏家族观念的根深蒂周,壮族社会便流行着“兄
或“峒僚”,当时称雄西原的便有黄氏和依氏。先是黄氏最强,继 终弟继”的传统婚俗,依氏家旗也不例外。壮族“兄终弟继”的传
而依氏复强.且“结南诏为助,南诏管辖的滇东南地区也是“依氏 统婚俗,也称“转房”,即女子丧失配偶后,可为亡夫的兄弟接纳
据地”.史称“僚子部”,即后来所说的特磨道,为反抗唐朝官吏的 为妻。亡夫的兄弟.既可以是亲兄弟,也可以是堂兄弟和本家族
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