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间合作研发的动机与组织模式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经过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中国企业积累起了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片面强 调劳动力成本优势丽忽视技术创新有可能阻碍中国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从中国 经济层面来看,较强的产业竞争力与相对较弱的企业竞争力之间的矛盾以及中 国企业的研发悖论说明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仍有一段较长的路要走,进而 表明对技术创新经济学的研究在中国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由于受到企业资源的约束,独立研发已经不能适应以大规模投入为特征的技 术创新的要求,合作研发应运而生。合作研发最初为日本所采纳,之后逐渐受 到美欧等国的重视,但中国企业的合作研发意识仍有待提高。在经济学的研究 中,主流经济学将技术作为外生既定的变量分析经济主体的行为,但是其生产 函数所存在的缺陷以及“剑桥学派”提出的技术再转换标志着新古典经济学发 展中的困境。其间以熊彼特为代表研究创新的经济学家更是对主流经济学进行 了彻底的批判。然而他们对企业研发行为的研究仍然集中于非合作研发,对日 渐盛行的企业问合作研发却极少涉及。本文写作的目的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对合 作研发动机和产业组织模式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中国企业较快地提高研发能力, 并形成自身的竞争优势;同时,本文也希望能够促进创新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对合作研发的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这主要表现在经济学、产业组 织理论和管理学中,其研究内容集中在合作研发的动机、福利、契约安排以及 组织类型选择和路径演变等方面。本文借助于传统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 从一个内在一致的逻辑框架入手对合作研发的动机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首先 通过交通成本的引入和动念效率的比较,考察合作研发产生的条件。本文的结 论是,对替代效率和效率效应的追求,是企业之间开展合作研发的动机之一。 在特定条件下,对中小企业的合作研发提供政府支持,既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 力又能够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而通过引入企业异质性和吸收能力的概念, 本文分析了企业进行合作研发的另一个动机,并进一步提出了中国企业提高吸 收能力的某些建议。 相对于国外企业的配套模式,中国制造企业普遍采用的“风险管理重视型” 垂直组织方式削弱了对上游企业的创新激励。由于企业间知识的互补性以及研 发投入的分担,使得下游企业间的水平合作研发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上游企 业的创新对下游企业会产生正的外部性,而上下游企业通过建立垂直型合作研 发联盟可以将这种外部效应内部化,实现多方的“麸赢”。这是本文第五章的研 究内容。本文的最后是对深圳华为公司的实证分析。 关键词:合作研发:动机;产业组织模式 Abstract After marketreformofmorethan20 firms experiencing have years,Chinese accumulated onthelabors competitiveadvantage.Butsolelydepending withlow while innovationwillholdbacktheir price neglectingtechnological further development.Andindustry andRD thatitisa paradox paradoxsuggests long way to forChinesefirmsin is go innovation.Furthermore,itto technologlcal

文档评论(0)

zz9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