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鲚鱼的形态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及研究.pdf

中国鲚鱼的形态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及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优秀毕业论文,完美PDF格式,可在线免费浏览全文和下载,支持复制编辑,可为大学生本专业本院系本科专科大专和研究生相关类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范文范例指导,也可为要代写发表职称论文提供参考!!!

中国鲚鱼的形态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摘 要 鲚属鱼类(genusCoilia,Gray1831)简称鲚鱼,是中小型鱼类,在分类学上属 部和西部,向南延伸到汕头的北部,向北延伸到日本西南部的Ariake海峡。在中国 境内主要有4种鲚鱼,即刀鲚(Cectenes)、风鲚(Cmystus)、七丝鲚(cgrayiD 和短颌鲚(c ectenes 种,命名为Coilia taihuensis,但这种观点仍存有争议。4种鲚鱼中,刀 鲚和风鲚是经济价值比较高的种类。 为理解鲚属刀鲚和风鲚2物种共4个种群的形态差异,以方便地鉴别它们,并有 利于鲚鱼渔业资源的有效管理,本研究采用刀鲚凤鲚的形态框架数据进行多变量分 析。每尾鱼测量了18个形态框架数据加上体长数据,共19个形态学数据。采用Burnaby 的多变量方法获得校正后的形态学数据,以用于后来的统计分析。使用多变量分析 中的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4种群被聚类成3组:第1组包括 cectenes),第2组 长江风鲚(ChangjiangCoilia邶stus)和太湖湖鲚(Taihu C Cecten骶); 包括珠江凤鲚(Zhujiangmystus),第3组包括长江刀鲚(Changjiang (2)采用挑选后的4个形态参数进行的判别分析,结果显示判别准确率在88%至100% 之间,综合判别率是95%.我们的结果揭示鲚鱼的不同种群有如下的形态特征:不同 种但生活在地理位置上近的种群,要比同种的但生活在地理位置上远的种群形态更 相似。这种形态特征在鱼类中是否是普遍现象有待研究。隔离和适应是形态差异形 成的很重要的因素。本研究结果提示鲚属鱼类的分类关系需要被重新考虑。本研究 同时也揭示,正确的形态学数据校正方法对于获得正确的结果是很重要的。 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I)NA,mtDNA)水平上研究了刀鲚与湖鲚的遗传多 PcR—RFLP(RestrictionFragment Length 基因片断序列直接进行分析。结果如下:(1)PCR-RFLP结果:有7个限制性内切酶 种酶有一至两种限制性酶切谱式;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ofMolecular 还是来自于种群内部。(2)细胞色素b基因片断序列直接进行分析:这两个群体中共 中国鲚鱼的形态变异、遗传多样性及系统发育研究 检测到5种不同的单倍型:刀鲚和湖鲚的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9000和 示两者遗传分化的水平很低,群体间的差异对总的变异没有贡献。结果提示刀鲚湖 鲚还没有形成隔离的遗传结构,可能还是一个随机交配的群体。以上两个角度的研 究结果均支持以下观点:湖鲚和刀鲚是地理种群关系,两者之间的差异尚未上升到 亚种水平。 为研究风鲚(Cmystus)的长江群体和珠江群体的遗传多态性、遗传关系及进化 特征,本论文使用线粒体DNA(mtDNA)的细胞色素b(cytb)基因片断序列进行分析。 在该基因片断上共检测到44个变异位点,总变异率为11.5%。由于P距离 (p-distance)比较适合近缘种间遗传距离度量。故本文计算了风鲚两群体的P距离。 结果显示风鲚长江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0.3%一1.0%,珠江群体内部的遗传距离为 0.5%-0.8%,而长江群体与珠江群体之间的遗传距离为9.4%-10.9%,两群体之间如 此大的遗传距离,提示风鲚的长江种群和珠江种群之间的分化程度可能已经达到亚 种水平。这两个群体具有完全不相同的单倍型,其中长江群体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 5种不同的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为1.000,核苷酸多样性指数为0.677%;珠 江群体5个个体中共检测到4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指数和核苷酸多样性指数分 别为0.900和0.573%。对两者序列的自然选择检验分析(厄/凰检验和 Mcdonald—Kreitman,MK检验)表明,自然选择(naturalselection)在两者差异形成 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而随机遗

文档评论(0)

ygeorcgd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