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塞出医堂瞳亟±生焦途塞
莱芜市农村已婚妇女尿失禁的流行病学调查
研究生:李静璇 1IIII I I II III II I I I IIl
专业:妇产科学
导师:吕晓顺教授
中文摘要
目的
本次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对莱芜当地地区已婚妇女的问卷调查发现我市农村已婚
妇女尿失禁的患病情况,并探讨分析其发病的影响因素,为制定适合本地区的尿失禁
干预防范措施而提供理论依据。
1.调查莱芜市已婚妇女uI不同类型的患病率。
2.调查莱芜市已婚妇女UI不同类型的构成比特点。
3.分析SUI发病的危险因素。
4.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制定适合本地区的防治措施,以有效的降低本地区UI的
发病率。
5.为已婚妇女尿失禁提供流行病学资料。
方法
婚农村妇女为调查对象。调查所用的调查表主要根据布里斯托女性下尿路症状调查问
卷(BFLUTS)改编,包括一般资料问卷、月经及胎产史、既往疾病史以及个人史、
漏尿情况、体格检查、妇科检查以及辅助检查。在进行预调查、人员培训后正式调查。
所有数据资料如实录入Epidata3.0建立数据库,一人录入,一人核对。所有统计分析
采用SPSSl3.统计包处理。一般计量资料采用均数4-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f检
可信区间(CD。
结果
1.在调查人群巾,共有1142人患有不同类型的尿失禁,占43.92%。其中压力
万方数据
塞山医堂院硕士学焦论文
病人数占尿失禁总人数的50.00%,急迫性尿失禁的发病人数占尿失禁总人数的
17.43%,混合性尿失禁的发病人数占尿失禁总人数的32.57%。
2.①尿失禁的发病率随年龄的上升而上升,50岁~组和60岁~组略高于70岁~
组80岁~组,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尸0.05)。②在各年龄组中,~29岁
组、30岁~组、40岁~组和50岁~组不同类型尿失禁的构成比由高到低基本是
不同类型尿失禁的构成比由高到低基本是MUISUIUUI,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
异(尸0.05)。在60岁之前,SUI是尿失禁的主要类型,其构成比在尿失禁中占绝
对优势,经统计学检验有极显著性差异(尸O.01),且这一优势与年龄增长无明显
比大步上升,尤其是MUI上升明显,且随年龄增长构成比也增加,经统计学检验有
显著性差异(P0.05)。
3.企事业单位和农民是各种职业中尿失禁发病率晟高的人群(分别为57.69%、
51.46%),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能与企事业单位人员缺乏锻
炼而农民劳动强度偏大有关。不同职业的不同类型尿失禁的构成比由高到低基本是
(尸0.05)。农民的压力性尿失禁构成比最重(61.79%),企事业单位人员的混合性尿
失禁构成比最重(51.67%1,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O.05)。
4.不同文化程度的尿失禁患病率无明显不同,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
(尸O.05)。不同文化程度的不同类型UI构成比无明显不同,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
性差异(胗0.05)。
5.①尿失禁的发病率随分娩次数的增加而明显增加,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
异(P0.05)。②分娩3次及以上后,尿失禁的发病率显著增加,经统计学检验有
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MUI的发病率无明显随分娩次数的增加而增加
的趋势,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尸O.05)。SUI的构成比有明显随年龄增加的
趋势,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o.05)。SUI的构成比无明显随年龄增加的趋
势,经统计学检验无显著性差异(尸0.05)。MUI的构成比有明显随年龄下降的趋
势,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尸0.05)。
6.①随着胎儿体重的增加,尿失禁的发病率有增加的趋势,经统计学检验有显
2
万方数据
塞山医堂暄硕士学焦论文
经统计学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胎儿体重4kg后,忠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HLC勘查区煤工业分析测井解释的研究.pdf
- HMGB1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表达E-选择素调控机制研究.pdf
- H市网吧管理现状及其对策的研究.pdf
- IGF-Ⅱ及其IMP3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df
- IL-10通过P38MAPK信号通路介导IL-1β对肺成纤维细胞ICAM-1的表达.pdf
- IL-17基因转染小鼠结肠癌细胞C26%2fIL-17的建立及抗肿瘤机制的研究.pdf
- 可用于细胞成像的叶酸修饰载有发光羟基磷灰石的聚合物纳米粒.pdf
- 可再生能源区域化应用的评价的研究.pdf
- IMP3、RFP、HER-2蛋白在Ⅱ型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pdf
- 可转形穴位注射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皮质区VEGF、bFGF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