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初社会教化研究.pdf
2015年7月 唐都学刊 Jul.2015
第31卷第4期 Journal V01.31No.4
Tangdu
【历史文化研究】
宋初社会教化研究
王晓如
(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西安710065)
摘要:教化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加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宋代立国于伦常失范之时,其立国之初,应对
时代诉求,形成的以道德为中心、融儒释道为一体的教化理念对于结束五代之乱后社会秩序的调整、约束与规范新
建社会成员行为、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重要影响。研究宋初社会教化,剖析社会教化的时代因素,对于今天推动中
华民族精神家园道德建设和符合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道德教化体系理论重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宋代;社会教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K2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0300(2015)04—0104—06
收稿日期:2015—02—06
作者简介:王晓如,女,辽宁本溪人,西安文理学院人文学院教授。
教化是中国古代治理国家、加强思想统治的重 约束,使社会成员遵守一定的社会关系准则,使社会
要手段。宋代立国于伦常失范之时,其立国之初,应 和谐、有秩序,“内顺外巽”∞J巷1,进而达到国家治理
对时代诉求,形成的以道德为中心、融儒释道为一体 的目的。所谓“凡教化设施皆是用感也,作于此化
的教化理念对于结束五代之乱后社会秩序的调整、 于彼者,皆感之道”¨J巷1。
约束与规范新建社会成员行为、加强中央集权产生 我国古代教化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代编辑而
了重要影响。研究宋初社会教化,剖析社会教化的 成的《诗》中就有“美教化”阐述。所谓“古有采诗之
时代因素,对于今天推动中华民族精神家园道德建 官,王者巡守,则陈诗以观民风、知得失、自考正也。
设和符合今天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道德教化体系理 动天地、感鬼神、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莫近乎
论重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诗”[7]卷1。诗曾经被用来“观民风、知得失”,通过诗
等形式来“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达到化育民
一、关于“教化
众,促进民众精神世界变化的目的。
我国古代极其重视教化,所谓“古之王者莫不 教化的目的,一是“厚人伦”,以儒家道德培养
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于国,设庠序以化于邑, 人,“在地成形者,仁义礼智信也,言君法五常以教
教化以明习俗,以成天下”[1]卷22。教化在国家治理化于人”[51卷1。“若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
方面具有重要地位。 域;教化之行,引小人而纳于君子之涂”旧J卷16。二是
关于教化概念,《周易象辞》日:“教,上所施下 “美教化”,以儒家的圣人标准治理社会,“天不言而
所效也,……父兄师傅之教子弟,使之就学,必指挥 四时行,圣人设教而天下服,戒于此动于彼”∞J巷1。
鞭策之也”[2岸7宋代司马光日:“凡教之类皆从 官员“持国政之平,维制四方,上辅天子,下教化天
教”[3]卷9。当代所编《辞海》对教化解释为“政教风 下,使民无迷惑之忧”[9]卷19。三是“移风俗”,净化社
化,也指教育感化”【4J1468。并引用《诗·周南·关雎会风俗,“明教化以善其俗”【10]卷1。以此种种,达到
序》和《礼记·经解》“故礼之教化也微,其止邪也于 “其止邪也于未形,使人日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