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诏辖境各民族的服饰及文化内涵.pdf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诏辖境各民族的服饰及其文化内涵 张 赘。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陛表征,在直观形象的服饰及其质料、形制、色 彩、结构上面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在民族识别和民族研究中,服饰是 重要的依据和应该予以注意的对象之一,占据着一个不可缺少的地位。每 个民族都有其特有的服饰,民族服饰具有丰富社会内涵和重要史料价值。 民 对此,郭沫若说:“由服饰可以考见民族文化发展的轨迹和各兄弟民族问 族 服 的相互影响,历代生产方式、阶级关系、风俗习惯、文物制度等,大可一 饰 研 目了然,是绝好的史料。”民族服饰研究是民族学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 究 它不仅仅是~种物质文化的体现,更是历史、政治、经济、文化诸因素融 合的产物,通过服饰可以透视出各民族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 一、南诏辖境内各民族的服饰 云南的各个历史时期,各民族文化的差异一直存在,在服饰上也有明 显的反映。南诏统治下的乌蛮、白蛮、金齿、寻传、绣面、和蛮等民族, 受不同的生活环境、经济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服饰纷繁复杂,甚至同 一民族的不同支系,其服饰也有明显的差别。笔者依据《旧唐书》、《新 唐书》、《蛮书》等相关史料记载及已发表的考古研究报告,对南诏辖境 内各民族的服饰按以下几个族系分类进行阐述。 (一)以氐羌族群为主体发展而来的各民族的服饰 1.白蛮服饰 白蛮是秦汉以来的氐羌系统的焚人与秦汉以后先后进入云南的汉族互 相融合而形成的。白蛮分布的地区,大体在滇中、滇东和滇西等地的平坦 地区和城镇,包括这一时期史书中所记载的西爨白蛮、弄栋蛮、青蛉蛮、 。张眷:云南大学西南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中心讲师 79 白水蛮、松外蛮等部分。南诏时期的白蛮主要发展为今天的白族。由于受 内地汉文化较多的熏陶,白蛮的社会习尚带有汉文化影响的色彩。据 《蛮书·蛮夷风俗》记载,白蛮的房居、语言、服饰均“粗与汉同”。但 在白蛮的服饰特点中,由焚人文化发展而来的本地文化的积淀也很明显: 白蛮百姓多以柘蚕丝织成如衾被的衣服;清平官等穿的礼服为锦绣织成, 上面缝缀虎皮为装饰。男子椎髻披毡,妇女不施脂粉,唯以酥油润泽其 民 发。着细绣方幅围腰。多数白蛮崇尚白色,妇女以白缯为衣,下不过膝, 族 服 嫁女以陪赠纯白色的羊皮为珍贵。 饰 与 2.乌蛮服饰 文 1匕 乌蛮的分布地域较为广阔,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片,由于各个区域的 遗 产 地理环境、经济生活方式各不相同,其服饰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色。 研 究 东部乌蛮,即东爨乌蛮,主要聚居在滇东地区,与这一地区的白蛮互 相交错,乌蛮“多散依林谷”,即分布在半山区和山区。他们内部长期保 持着自己的氏族和部落组织。到南诏时期形成了所谓的东方三十七部,各 个部在山区或部分平坝区从事农业与畜牧业、手工业相结合的生产。东部 乌蛮的服饰史料记载不很多,仅在《蛮书》中有所描述:男子椎髻,妇 女贝U披发。“男女无责贱皆披毡,跣足”。崇尚黑色,“妇女以黑缯为衣, 其长曳地”。 北部乌蛮。据《新唐书·南蛮传》记载:“乌蛮与南诏世婚姻,其种 分七部落,一日阿芋路;二日阿孟;三日夔山;四日暴蛮,五日卢鹿蛮; 六日磨弥敛

文档评论(0)

whl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