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张凤梅doc
学案编号 Zg130122001 主备人 张凤梅 实施班级 1(4)(6) 时间 14.11.03 课 题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课 型 讲授课 教后反思 学习目标 (一)目标: (二)的重难点: 1、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2、难点:?请同学们一个词语概括一下,看到这些图片的感受? ----------------(学生回答) ?刚才是图片带给我们的强烈震撼,现在让我们跟随美国记者罗森塔尔的新闻稿的沉重步伐一同走进布热金卡,让我们用富有良知的心去触碰那段血腥的历史,看一看文章是否也会给我们带来相同的感受。—3段 导语 简要叙述奥斯维辛的现状
4—5段 背景 介绍过去这里曾是杀人工厂
6—15段 主体 参观者的感受
16段 结尾 奥斯维辛现状
四.文章重点写了什么?参观者的感受。
主问题:参观者参观了哪些地方?有怎样的反应?说明了什么?
奥斯维辛毒气室 特别恐怖
焚尸房 停下脚步 浑身发抖
女审房 惊惧万分 张大嘴巴
不孕实验墙 庆幸
纪念墙
绞刑室 被窒息
总结:人们的表情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像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侧面烘托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不直接写集中营如何恐怖,而让读者从参观者的表情来体会他们的所见,突出表现这里带给人们的恐惧。表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恐怖和纳粹的残暴。
五.主问题:找到文本中的“反差”。品读其中的感情。
过渡语:读完文章,我们看到了纳粹的暴行,感受到了黑暗、寒冷,单在罗森塔尔的笔下,现在的奥斯维辛呈现出不一样的色调,给人以光明、温暖之感。请同学找出文本中的这些反差,试作分析。
什么和什么构成反差?
哪些词强化了反差效果?
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考和情感?
(小组讨论交流,同学上台展示)
反差一:
1,文章开篇就向我们展示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孩子嬉笑”,应该说是一幅非常美好的和平景色,与残酷黑暗的历史构成反差。 作者用的是反语,景色固然美好,却和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这里曾经是一个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它最相配的景色,然而一踏进集中营,作者却吃惊的看到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
反差二:
2,“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一边是戕害生命的毒气室和焚尸炉,一边是生机勃勃的生命,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摆在一起。表达了作者对纳粹的讽刺:纳粹的残暴终归阻止不了生命的进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的控诉:生命的绽放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对生命的戕害是最恶劣的罪行。
两种事物形成强烈反差,是讽刺,纳粹的残暴,终不可绝灭生命;是控诉,美好的生命被活生生地毁灭。
毒气室和焚尸炉 → 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
雏菊花 → 生命不息 顽强抗争
怒放 → 讽刺纳粹永远无法阻碍生命之花的绽放
反差三:
3.囚徒多“神情麻木”,但有个姑娘“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的丰满,可爱,皮肤洗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当一个人明知自己要被处决了,还能笑得这么甜,这是何等的悲凉。这里把死亡和鲜活微笑的美好的生命放在一起,这种强烈的反差,增强了悲剧感,更让人激起对法西斯的仇恨。
温和的微笑 → 对生死的超脱,生命的坚韧
为梦想而微笑 → 绝境之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
美好而又隐秘的 → 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反差四:
4.“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呼应首段,再次展现今天布热金卡环境的安谧,风景的秀丽,这是用乐景寄托对遇难者的哀悼,同时提醒人们“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珍惜今天的自由、和平和幸福。
反差五:
5.为什么要多次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既如此,为什么还要写下这样的新闻呢?
1958年这篇最先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文章,在美国新闻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各媒体争相转载。并于年末获得了美国新闻界最高荣誉-----普利策奖。为什么作者在文中反复声明的“没有什么可供报道的新闻”能最终获此殊荣,并被誉为“美国新闻写作中不朽的名篇”?
补充新闻的特点:时效性强,报道的是客观事实,客观性强。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而本文时效性不强,主要写个人感受,个人情感浓厚。只有地点,事件,其他模糊不清)
讨论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