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米粒子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pdfVIP

金纳米粒子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纳米粒子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及其在催化中的应用

摘 要 金纳米粒子以其独特的光学、电学、催化等特性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本论 文选择以生物大分子壳聚糖和藻红蛋白为保护剂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金纳米粒 子,研究了壳聚糖和藻红蛋白与金纳米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此基础上,采用 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无机氧化物负载纳米金催化剂,以葡萄糖液相 选择氧化为模型反应考察了它们的催化活性,利用 UVDRS ,IR ,XRD ,TEM , XPS ,DTG-DTA 等技术详细研究了纳米金催化剂结构与反应性能之间的关系,取 得如下主要结果: 1. 壳聚糖和藻红蛋白具有稳定金纳米粒子的作用。以此为保护剂制备的金纳 米金粒子平均粒径在 10nm,分布均匀,没有发生团聚现象。这是由于分子中的氨 基、羟基等活性基团能与金纳米粒子形成 Au-N 或 Au-O 键,有效阻止了金纳米粒 子的聚集,起到保护剂的作用。 2. 壳聚糖、藻红蛋白的用量对金纳米粒子的催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加入适 量的保护剂制备的金纳米粒子有利于提高葡萄糖选择氧化反应的活性,而保护剂 量过多时,由于金纳米粒子被包裹而不利于其催化活性的发挥。 3. 金纳米粒子与壳聚糖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作用。壳聚糖能够捕获金纳米粒 子而不发生聚集,是金纳米粒子良好的捕获剂,易于形成金纳米粒子-壳聚糖复合 材料 Au@CHI 。 4. 制备了壳聚糖修饰的SiO 、Al O 、TiO 、活性炭复合载体。与单一载体相 2 2 3 2 比,复合载体负载的纳米金催化剂对葡萄糖液相选择氧化反应具有更高的催化活 性,其变化规律为: Au@CHI-SiO Au@CHI-TiO Au@CHI-Al O ~ Au@CHI-AC 2 2 2 3 当葡萄糖与金的摩尔比为 1000:1,以空气为氧化剂(流速为 600mL/min ),反应 温度 70℃时,Au@CHI-SiO2对葡萄糖的转化率达到 44.8% 。 关键词:金纳米粒子;壳聚糖;藻红蛋白;相互作用;纳米金催化剂;葡萄糖选 择氧化 I Abstract Gold nanoparticles have great interest because of their good conductivity, unique optical, electrical, catalytic properties. In this paper, colloidal gold nano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chemical reduction method using chitosan and phycoerythrin as stabilizer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gold nanoparticles and the biological macromolecules was studied. On the basis, gold catalysts supported on chitosan-modified inorganic oxides were prepared by anionic impregnation. Their catalytic performances for selective liquid oxidation of glucose to gluconic acid were accessed systematically. The techniques such as UVDRS, IR, XRD, TEM, and XPS were employed to characterize the structure of these catalysts. The main results summarize as f

文档评论(0)

qiaochen1711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