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瓦氏黄颡鱼(Plteobagrus vachelli)脂肪代谢相关基因cDNA的克隆及表达分析.pdf
摘要
摘 要
随着水生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完善,近年来,鱼类的脂类营养已逐渐成
为营养学的一个研究热点。迄今不同学者分别从脂类营养与动物的生长性能、生理学
参数,以及生化酶和代谢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从分子水平上,尤其
是有关外源营养素与鱼类代谢相关酶基因之间关系的研究仍颇为缺乏。本论文以瓦氏
黄颡鱼(darkbarbelcatfisll,心抛D6口g俐.,Ⅷ幽e胁)为研究对象,主要从分子角度探讨了脂
肪种类、水平等对瓦氏黄颡鱼幼鱼生长和脂肪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可以为完善瓦氏
黄颡鱼人工饲料配方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本论文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首先克隆了瓦氏黄颡鱼的主要脂
acid
biIlding
肪代谢相关基因肝脂酶(h印aticlipause,HL),脂肪酸结合蛋白(f.attyprote氓
acid
FABP),脂肪酸合成酶(fal=t)r
及在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室内饲养试验,研究了饲料脂肪种
类和水平等对瓦氏黄颡鱼生长参数、脂肪代谢相关基因州ⅢA表达的影响,探讨了它
们在机体脂肪的分解、转运,以及体内合成等过程发挥的作用。
论文的主要结果和结论如下:
1瓦氏黄颡鱼脂肪代谢相关基因的研究
本研究根据Gel出nal【中提供的生物学信息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和克隆测
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从瓦氏黄颡鱼肝脏中克隆得到肝脂酶,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心
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脂肪酸合成酶和肉碱酰基转运酶基因的cDNA片段。
肝脂酶是血液循环中内源性甘油三酯代谢的关键酶之一。本试验克隆了瓦氏黄颡
鱼肝脂酶的部分cDNA序列。该片段长为1065bp序列,软件分析获得了343个氨基酸,
其序列与斑马鱼(D咖幻陀一D)、日本鳗鲡口聊f肠却伽f‘’口)、鳜鱼(跏驴朗∞砌“口船f)、斜
带石斑鱼仲砌印JjlP矗岱cDfD矗Z鲫)、真鲷(P(留Wm咖厂)的肝脂酶具有很高的同源性,分别
为73%、68%、67%、66%和65%。经分析,所得瓦氏黄颡鱼肝脂酶氨基酸残基中含有
1个糖基化位点,催化中心三联体位点1个和多肽“盖”等主要的结构功能位点,因而该
基因属于脂酶家族。定量PCR分析表明肝脂酶只在肝脏组织中表达,表明瓦氏黄颡鱼
摘要
肝脂酶的表达具有组织特异性,肝脏是分泌肝脂酶及其行使功能的主要场所。
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类分子量较小,而对脂肪酸有高亲和力的可溶性蛋白质。本
试验采用简并引物扩增获得了瓦氏黄颡鱼脂肪酸结合蛋白部分cDNA序列。肝型脂肪
酸结合蛋白cDNA片段长为335bp,软件分析获得ll1个氨基酸残基,与鲤鱼(o印锄琊
c口巾细)的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可达到90%。瓦氏黄颡鱼心型
3’端非编码区。软件分析
脂肪酸结合蛋白cEINA序列片段长为425bp序列,包括26bp
后获得114个氨基酸残基,与斜齿鳊俾掰枷憾删珊船)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氨基酸序列
同源性高达85%。结果表明克隆所得基因序列均属于脂肪酸结合蛋白家族。定量PCR
分析表明,瓦氏黄颡鱼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肝脏、腹腔脂肪、肌肉和心脏组织有较
高的表达量。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主要在肝脏、脂肪组织和心脏中表达,表明肝脏和
腹腔脂肪组织均是肝型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表达的主要场所。
脂肪酸合成酶能催化机体内脂肪酸的从头合成,生成内源性脂肪酸。本试验采用
ImPCR技术成功分离了瓦氏黄颡鱼脂肪酸合成酶cDNA序列片段,序列长为674bp,
软件分析后获得216个氨基酸残基,与斑马鱼(D.M勘)脂肪酸合成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
最高(87%),其次是红原鸡(劬刀淞g口刀螂,79%)、南方短尾负鼠C^幻疗D如枷括如m甜打以,
酶rIlIⅢA在肝脏、肠道、腹腔脂肪、心脏组织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肌肉等组织(PO.05),
脂肪酸合成酶mRNA的表达量上升,有利于促进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以满足不同组织
细胞分化增殖对脂质营养和能量的需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分和盐胁迫下M真菌对甘草生长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影响.pdf
- 水分胁迫和AM菌对绢蒿属植物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pdf
- 水曲柳(Frainus mandshurica Rupr.)不定芽发生体系与发育机理的研究.pdf
- 水杨酸处理对低胁迫下冬小麦蔗糖代谢的影响.pdf
- 水稻(Oryz sative L.)直立卷叶突变体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pdf
- 水稻F1代氨基组成、含量与亲本关系的研究.pdf
- 水稻FIS类多蛋白基因启动子特性及基因表达分析.pdf
- 水稻miR17基因遗传转化及其功能分析.pdf
- 水稻NAC转录子家族NAP基因的克隆及其功能研究.pdf
- 水稻OsCBL-OsMTN互作机理初探.pdf
- 甘南亚高山草甸耕演替过程中植物群落特征变化模式研究.pdf
- 甘宁地区蒙古沙青AM和DSE真菌生态异质性.pdf
- 甘氨酸亚铁与硫亚铁混合使用对肉仔鸡饲喂效果的研究.pdf
- 甘肃柳叶菜科植分类研究.pdf
- 甘草愈伤组织遗转化体系建立与盐胁迫差减cDNA文库构建.pdf
- 甘草资源调查及量评价研究.pdf
- 甘草酸超细微粒超监界反溶剂法制备及其药用活性研究.pdf
- 甘蓝SCR识别合SRK胞外域核心区的酵母双杂交检测及SCR相应编码区DNA序列的确定.pdf
- 甘蓝型油菜γ生酚甲基转移酶基因(BnVET4)克隆及其遗传转化的研究.pdf
- 甘蓝型油菜不育因BnMs3ms3和BnRfrf的精细定位以及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效率评价.pdf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