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1.5-285.5nm区金属样品中铁元素共振激光烧蚀实验的分析.pdf

281.5-285.5nm区金属样品中铁元素共振激光烧蚀实验的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 3 目 录 摘 要 1 ABSTRACT3 第一章 绪 论5 §1.1 共振激光烧蚀技术的介绍 5 §1.2 共振激光烧蚀技术的发展7 §1.3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 11 第二章 共振激光烧蚀的基本原理 12 [34] §2.1 激光等离子体的基本特性 12 §2.2 激光共振电离的基本原理 19 第三章 激光共振电离谱的实验研究24 §3.1 实验装置24 §3.2 Ti 样品中Fe 元素(1+1)激光共振电离谱的实验研究26 §3.3 铝样品中Fe 元素(1+1)激光激光共振电离谱的实验测定44 参考文献: 47 附录: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完成的工作及获奖情况 50 致 谢 51 4 摘 要 共振激光烧蚀技术是指发生在同一激光脉冲时间内的两步过程, 它是指用波长可调谐的染料激光取代固定波长输出的激光,并调谐激 光输出波长实现所研究原子或分子电子态之间的共振跃迁,激光单次 脉冲的前沿对样品进行烧蚀,烧蚀的物质在激光光束内形成粒子气 团,同一次激光脉冲的后沿实现对气相原子或分子的共振电离。共振 激光烧蚀技术在很少的样品消耗下就可以给出高灵敏度及半定量的 结果。它为原子和分子光谱的测量提供了一套简单的方法。运用共振 激光烧蚀技术研究有毒及具有放射性的物质是十分有效的。共振激光 烧蚀技术在考古学、环境学、生命科学及一些工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 用前景。 本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简述了共振激光烧蚀技术及其发展; 第二章阐述了共振激光烧蚀技术的基本原理,包括激光等离子体的特 性和共振激光电离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实验研究了Ti 及Al 样品中的 激光共振电离谱,主要研究内容:(1)在281.5-285.5nm 范围内,实验 测定了Ti 样品中的六条共振谱线,并将其归属为Fe 共振激发产生的; (2)研究了激光能量对共振谱线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激光能量的 增加共振谱线的强度和宽度都有所增加,并对此结果进行了讨论;(3) 7 5 6 5 0 实验测定了相同实验条件下Fe 的3d 4s(a F) 3d 4s4p(y G )之间共 振激发产生的四条共振谱线的强度,实验结果表明共振态的光电离截 1 面随光电离波长的增大而增大,这个结论与理论计算结果一致;(4) 实验研究了激光能量对共振信号及非共振信号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随着激光能量的增加,共振信号和非共振离子信号的强度也随之增 强;(5)实验测定了两种Al 样品中的Fe 的六条共振电离谱线的强度, 并与相同实验条件下 Ti 中测定的共振谱线强度进行了比较,实验结 果表明在同种样品中 Fe 谱线强度增加的幅度不等于含量增加的幅 度,不同种类的样品中Fe 共振电离谱线的强度受到基体效应的影响。 2 ABSTRACT Resonant laser ablation (RLA) is a two-step process, occurring within a pulse of a tunable laser, in which the lea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l057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