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黄河三角洲东方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摘要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摘要)
东方白鹳为大型濒危迁徙水鸟,繁殖种群和栖息地保护是东方白鹳种群稳定
和壮大的关键。黄河三角洲是东方白鹳的迁徙停歇地,自2003年以来,每年都有
东方白鹳在此繁殖,并且繁殖数量在逐年增加。为了解黄河三角洲种群现状,有
效地保护东方白鹳这一新出现的繁殖种群。2008年7月-2009年7月,对黄河三角
洲的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繁殖习性、栖息地选择和利用进行了初步研究,以
期为该濒危物种的保护积累基础资料和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路线调查法和样方法研究东方白鹳种群数量动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采
用样方法、定点观察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 2009 年繁殖季节东方白鹳繁殖习性
和繁殖期行为的时间分配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无倾向对应分析(DCA)研究了繁殖
期觅食地选择特征。
东方白鹳主要分布在大汶流湿地恢复区,黄河北岸海滩涂有少量分布。2008
年 12 月底至 2009 年的 2 月初,由于水面结冰没有发现东方白鹳,其余时期都有
发现。随季节的变化,东方白鹳栖息地利用情况发生变化。秋冬季东方白鹳利用
栖 息 地 为 五 万 亩 湿 地 恢 复 区 ( 41.04±40.75% )、 十 万 亩 湿 地 恢 复 区
(20.69±28.86% )、虾池(16.74±31.04% )、芦苇水塘(6.85±14.91% )、巢区
(0.77±3.16% )、稻田(0.11±0.41% );夏季为五万亩湿地恢复区(7.19±15.51% )、
十万亩湿地恢复区(11.32±20.55%)、虾池(8.16±16.43% )、芦苇水塘(1.36±4.68%)、
巢区(71.07±34.15% );春季为芦苇收割地(36.73±29.52% )、湿地恢复区五万亩
水面(5.57±5.45 % )、十万亩明水面(5.57±5.45% )、芦苇水塘(10.03±9.71%)、
公路水沟(4.74±5.87% )、巢区(33.79±14.87% )、苇茬地(8.83±9.67% )。黄河
三角洲季节性水位变化影响着东方白鹳栖息地选择利用。
东方白鹳于 2 月上旬陆续回到巢区占区,2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巢筑在水泥
电线杆、人工招引立柱或者高压输电铁塔上,大汶流巢区平均巢高 13.25±2.07m
(n=18) 、巢间距 647.22±1086.49 m (n=18) ;黄河口巢区平均巢高 25.50±7.97m
(n=3),巢间距42640.00±62838.80m (n=3) 。决定东方白鹳巢址选择主要是水和干
I
黄河三角洲东方白鹳繁殖生态和栖息地选择特征
扰距离因子,次主要是巢高和巢距因子,次要是植物因子。
孵化期最早始于 2 月 25 日,受干扰影响个别繁殖对延迟到5 月中旬。孵化
期 32.07±1.34d (n=15),育雏期 63.33±6.83d (n=12),日育雏 6.23±2.23 次 (n=68) ,
雏鸟最早离巢时间为 5 月 28 日,最晚离巢时间为8 月 19 日。2009 年 21 对繁殖
的东方白鹳共有 17 对繁殖成功,孵出 47 只幼鸟,出飞幼鸟 37 只。人工招引立
柱巢与电线杆巢相比,具有高的繁殖成功率。影响东方白鹳繁殖的自然因素是强
风,此外,游客干扰、适宜巢址缺乏也是影响繁殖的重要因素。
繁殖不同时期亲鸟的坐巢、交配、育雏、翻卵、休息、警戒、飞翔、整巢、
取材、理羽、其他、视野外差异极显著(P0.01 ),觅食行为(P=0.72 )和击喙
行为差异不显著(P=0.07 )。
DCA 分析第一轴得分高的前三个变量为距巢距离、植物高度、植物盖度;
第二轴得分高前三个变量为植物密度、其他水鸟数量、开阔程度。繁殖前期东方
白鹳主要在恢复区芦苇沼泽觅食(70.29% ),繁殖后期主要在未恢复区芦苇沼泽
觅食(32.74% )和明水面觅食 (29.95%) 。两个时期觅食地在植物密度、距巢距
离、距公路距离三个变量差异水平极显著(P0.01) ,植物高度、距居民点距离、
清澈度差异水平显著(P0.05), 随着季节变化和繁殖进程推进,东方白鹳繁殖期
觅食栖息地也随着发生变化。
在今后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