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理论基石.pdf
马克思主义理论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生态文明道路的理论基石
周 琳1 李爱华2
(1.滨州学院社科部讲师,山东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2.山东师范大学教授)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
一面崭新的旗帜,是一条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条道路的理论基石
就是自然辩证法。自然界基础地位的不可动摇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思想渊源:自
然规律不可逾越是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不二法则;自然辩证法则的不可复制是坚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研究方法;人与自然关系的不可替代是探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
文明道路的最终方向。这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大
有裨益。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自然辩证法;自然规律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7462(2015)04—0045—05
DOI:10.13977/j.cnki.1nxk.2015.04.00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全国人民把握时代特征、立足现实国情谋发展、促发展的一条
康庄大道,其中生态文明道路已成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道路上的一面崭新旗帜,是一条
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充满荆棘、困难重重,但前途光
明、动力满满。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理论基石是自然辩证法,这一经典马克思
主义理论将指引我们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坚持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生态文明和谐建设布局。
一、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道路的思想渊源:自然界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恩格斯通过对人类进化过程进行缜密、详实地研究之后,得出自然界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基础、
自然界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的精辟论断。在自然界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人与
人之间存在的生存竞争压力迫使人类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拓展了身体机能的作用,掌握了日趋复
杂的生存技巧。正是由于自然界的这种发展演化、规避选择才使人类在生存竞争中适者生存、存
之有道,完成由生物人到社会人的转变。恩格斯在其《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中开篇
指明“政治经济学家说: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其实,劳动和自然界在一起才是一切财富的源
本文系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生态文明观构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互动性研究——以黄河三角洲高效
学生生态文明教育研究》(编号:J13SY7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岭南亏利》捌5年第4期 -45·
万方数据
马克思主义理论
泉,自然界为劳动提供材料,劳动把材料转变为财富。”…988在这里恩格斯明确指明了自然界的基
础地位。物质财富的创造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人为臆造的,而是在自然界提供的劳动材料基础
上产生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首先从自然界获取自身所需的物质产品,必须时刻与自然界保
持紧密联系,不能脱离自然界而单独存在。终究说来,人类虽然通过劳动在自然界(即自在自然)
中分化出人化自然,但人类仍属于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仍然是在自然界基础上进行社会交往与经
济发展。这就充分肯定了自然界对于人类的劳动创造与自身发展具有不可动摇的基础性作用。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道路的探寻和认知,经历了在不断总结我国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提高、H趋完善的过程。理论认知非易事,在现实生活与实
际建设中更是状况频出。“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前
提,破坏了自然环境就毁掉了人类的生存之基,毁掉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前程。”【2-19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一直承受着巨大的现实压力:人El多、底子薄,资源匮乏,环境承载力弱,不科学、只顾眼
前利益、片面发展的情况比比皆是。中国共产党并非对此没有理性认识,毛泽东早就认识到“吾
人虽为自然所规定,而亦即为自然之一部分。固自然有规定吾人之力,吾人亦有规定自然之力;
吾人之力虽微,而不能谓其无影响(于)自然。”-3-48这一论断表明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类不仅
可以认识自然,而且可以发挥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1数据编码教学设计.docx VIP
- 2025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数学》常考点试卷含答案详解(完整版).docx VIP
-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边塞征戍类专题练习合集.docx VIP
- 一种JNK激酶的相变探针及其应用.pdf VIP
- (高清版)DB37∕T 1830-2011 文登奶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pdf VIP
- 一方出地一方出资金的投资合作协议模板.docx VIP
- 第二单元 第1课《吉祥剪纸》课件【桂美版】美术 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Joyoung 九阳 开水煲 K17D-WY170使用说明书.pdf
- 2025年认证行业法律法规及认证基础知识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边塞征戍类对比阅读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