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士绅在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以周梦颜及袁黄、彭绍升为中心》.pdfVIP

《明末清初士绅在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以周梦颜及袁黄、彭绍升为中心》.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末清初士绅在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以周梦颜及袁黄、彭绍升为中心》.pdf

DOI:10.13796/j.cnki.1001-5019.2014.03.014 明末清初士绅在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 — — 以周梦颜及袁黄、彭绍升为中心 杨德才 ,周岐琛 摘 要:苏松减赋运动在清代雍正、乾隆年间得以实施,是抚 臣、言官与民间士绅交互作用的结果。 苏松士绅或请愿,或系统整理文献,分析重赋原因,提 出了多种减赋方法,为减赋创造了舆论氛围,并对 抚臣、言官、帝王产生了直接影响。民间士绅的道德信仰是其疏陈请愿的内在动因。减赋运动是行善活 动的重要部分,是江南慈善事业史上的重要一页。 关键词:苏州;松江;士绅;减赋 ;慈善 中图分类号:K29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5019(2014)03—0093—05 作者简介:杨德才,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周岐琛,南京大学商学院经济学系 学生(江苏 南京 210093)。 苏松重赋是明清经济史上引人注 目的现 研究。本文以辑撰 《苏松历代财赋考》的周梦 象,当时苏州一府的税粮超过了浙江全省。这 颜及袁黄、彭绍升为中心,对此进行探讨,期 以 一 现象肇始于明初,其后虽然经历了建文、宣德 引起学界的注意,并就正于方家。 年间的减赋,但时有反复,直到雍正、乾隆朝两 次减赋,苏松重赋这一延宕数百年之久的现象 才得以稍有改变。减赋得以实现是多种因素共 重赋最为直接的受害者是苏松百姓,由于 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帝王的宽仁、抚臣的力争、 赋税之重远远超过他们的承受能力,以致常常 言官的疏请 ,或部臣(如允祥)的主动奏请等因 折屋变产 、鬻女卖男也难 以足税 。民间对于重 素学者们已讨论甚多①。但除了朝廷、官府的 赋之苦感受尤深,晚清吴县人冯桂芬曾记述道 : 因素之外,苏松籍士绅的陈情乃至驾前请愿也 “余生长 田间,深知其苦。先淑人家为催科所 使帝王直接听到了民间的吁请之声,他们是苏 破,尝谓桂芬 日:汝‘他 Et有言责,此第一事 松减赋得 以实行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学术 也。”③再如,太仓人周象明曾作 《苏松田赋考》, 界虽然对江南减赋活动中士绅的独特作用有一 凡数百卷之多,对苏松重赋有深切 的感受。据 些研究,但主要限于晚清时期②,对清代乾隆朝 嘉庆 《直隶太仓州志》周象明传 :“有从弟以逋 之前江南士绅在苏松减赋运动中的作用则鲜有 粮 自鬻,象明积赀赎之。既而复然,卒归之,终 ① 罗仑、范金民:《清前期苏松钱粮蠲免述论》,《中国农史》1991年第2期;范金民:《明清江南重赋问题述论》,《中国经济史 研究》1996年第3期;昊伯娅:《顺康年间苏松逋赋与清政府的有关政策》,《社会科学辑刊》1989年第6期;彭雨新:《鸦片战争前清 政府时苏松地区的减赋与治水》,《江汉论坛》1984年第6期。 ② 熊月之:《明清江南重赋与地方士绅的减赋努力——以冯桂芬为中心》,《史林))2004年第6期;徐茂明:《国家与地方关系 中的士绅家族——以晚清江南减赋为中心》,《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 ③ 冯桂芬:《江苏减赋记》,《显志堂稿》卷4,清光绪二年冯氏校郡庐刻本,第6页。 93 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 身赡给焉。”①在抚臣言官奏陈于庙堂之上的同 革职,因此,地方官吏减赋的吁请也十分迫切。 时,民间士绅为了生民利益,也竭诚努力,他们 但他们在疏奏中所言因篇制、帝王、朝臣心理等 或著书撰文,论列苏松重赋之 “冤”;或直接付 因素的制约,对苏松重赋的原因陈述得较为简 诸行动,乃至驾前请愿。他们的不懈努力与地

文档评论(0)

egi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