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倦怠和网瘾.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倦怠和网瘾.ppt

许多孩子对学习已经倦怠到极点,曾有一个学生说:“如果我学习不好,将来没有一个好职业,最坏的结果就是自杀;但如果现在让我整天学习,我觉得更为痛苦,不如现在就去自杀。” “蔺国宪教授通过网上“电脑测试”的方式,对广东省中学生躯体化调查发现,躯体化中度异常发生率达4.4%,重度异常发生率0.8%,主要表现为被试者身体不适,包括心血管、胃肠道、呼吸等系统的不适,及头痛、背痛、肌肉酸痛及焦虑等其他躯体表现……典型情绪不稳发生率6.9%,焦虑,紧张,易怒,往往会有抑郁,睡眠不好,患有各种心身障碍;情绪过分,对各种刺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激发后又很难平复下来”(摘自?中华精神卫生网)。 第三章 学习倦怠和网络成瘾 学习倦怠 网络成瘾 一、学习倦怠 (一)何谓学习倦怠 1、学生因为长期的课业压力和负担而产生的精力耗竭、对课业及活动热情的逐渐消失,与同学态度冷漠疏远,以及对学业持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Pines,1980;Meier,1985) 2、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因素,以致于有情绪耗竭,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台湾的张治遥,1989;宋晓颖,1992;杨惠贞,1998) 3、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或缺乏动力却又不得不为之时而感到厌烦,从而感到身心俱疲的心理状态,并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状态。(杨丽娴和连榕,2005) 1、倦怠是一种疲乏状态 Freudenberger和Richelson(1980)把倦怠定义为“当个体的工作不被他人或组织所认同且给予相应回报时,个体产生的慢性疲乏、抑郁和挫折感。”(第一届国际职业倦怠研讨会) 2、倦怠是耗竭状态 Pines和Aronson(1988) :“个体对环境长期投入过量的情感而导致的一种生理、情绪和心理的耗竭状态。” 生理耗竭表现为精力不足、长期疲劳无力等。情绪耗竭表现在个体的无助感和无望感等。心理耗竭表现为个体对待自我、他人和工作的负面态度。 3、倦怠是工作情境中无法逆转的状态 Brill(1984)把倦怠定义为“健康个体因无法达到对工作期望值,而出现的与工作相关的情绪的焦躁和机能失调的状态。” 这个定义的特点是个体曾经具有良好的工作绩效和追求成功的动机水平;在没有外来帮助和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个体难以恢复到原来状态。 4、 Maslach 概括的倦怠的共同点 (1)均指身体、精神和情绪的耗尽。这种耗尽有时被描述为注意力、能量、兴趣、信任的降低。 (2)对他人反应消极化,表现在对他人的消极态度、对工作缺乏热情,认为工作单调乏味。 (3)自我消极化,表现为低自尊感、失败感、长期消沉,工作效率低下。 (4)倦怠症状源于个体应对持续压力源时产生的长期反应,而不是对重大压力源的应激反应。 (5)倦怠发生在个人层次,因人而异,没有统一标准,识别困难 (二)学习倦怠的结构 1、杨丽娴等人的大学生学习倦怠的结构: 三因素结构:情绪低落、行为不当、成就感低。 2、胡俏、戴春林的中学生学习倦怠结构: 情绪耗竭、学习的低效能感、师生疏离、生理耗竭 。 3、戴春林的中职生学习倦怠结构 身心耗竭、师生疏离、低自我评价、学习行为不当。 (三)中学生学习倦怠的影响因素(Branko Slivar,2001) (1)学生在校期间的压力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繁多的科目,父母的高期望、学生自身目标、学校和教师对学生的要求) (2)学生不能控制教师的教学过程,教师很少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 (3)教师对学生取得的学习成绩很少进行鼓励和赞扬,没有给予及时强化,影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4)缺乏和谐的人际关系; (5)重要他人期望的压力;(害怕失败,即使遭受不公平也不敢违反学校规定) (6)学校经常有价值观的冲突,表现为学生家庭和学校价值观的冲突。 (四)学习倦怠的干预 1、学习成就动机培养 2、学习行为问题矫正 3、学习焦虑和情绪问题辅导 4、生理适应和自我保健辅导 5、学习策略指导 6、学业辅导 二、网络成瘾研究 (一)定义: 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网络的再度使用产生强烈欲望,停止或减少网络使用时出现戒断反应,同时可伴有精神及躯体症状。 网络成瘾的操作性定义 ⑴突显性: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都被上网这一活动所控制,上网成为其主要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强烈的渴望。 ⑵情绪改变:停止上网可能产生激惹,焦躁和紧张等情绪体验。 ⑶耐受性: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过的满足感。 A.需要明显增加上网时间才能获得满足感。 B.上网时间不变,满足感会明显下降。 ⑷戒断反应 不能上网时,会产生空虚、无聊、烦躁、无助、不安、抑郁甚或出现冲动行为:摔物、吵架、打人、偷窃、拔眉毛、寻死觅活等,一旦准

文档评论(0)

克拉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