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ppt

《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 苏联解体的原因是什么?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 探究 历史原因: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弊端 直接原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 外部原因: 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 ①必须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必须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③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严惩治腐败现象,执政为民,立党为公。 ④在建设道路的选择上,必须从本国实际出发,不能照搬别国模式。 教训: * 1.斯大林模式越来越显示出其局限性是在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2.赫鲁晓夫改革选择的突破口是  A.农业 B.工业 C.商业 D.政治 3.苏联一跃成为与美国相匹敌的超级大国是在 A.赫鲁晓夫时期 B.勃烈日涅夫时期 C.安德罗波夫时期 D.戈尔巴乔夫时期 (C) (A) (B) 4.下列关于戈尔巴乔夫上台之初进行的经济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力图改变国民经济发展衰退的趋势 B.制定了发展社会经济的“加速战略” C.克服重重困难而取得了重大的成效 D.促使了他将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C) 5.下图中的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 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 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B 6.就其实质而言,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相同原因是:( ) A.缺乏明确的指导思想 B.重点放在农业 C.重点放在重工业 D.没有改变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 D 7.下列关于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进行的最早 B.没有摆脱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C.只局限于农业领域 D.没有取得任何成效 8.戈尔巴乔夫改革与赫鲁晓夫当政时的政策相比 A.都引起了当时苏联人民的思想混乱 B.都对苏联的历史全盘否定 C.都否定了十月革命 D.都放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指导 B A 9.戈尔巴乔夫改革与1978年后的中国改革相比 A.都首先从经济领域开始 B.都在经济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C.都保持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D.都适应了各自的国情 10.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主义理论的缺陷 B.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 C.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案 D.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的发生 A B 11.勃列日涅夫把改革的重点放在重工业上,其主要目的是 A.成为超级大国 B.增强综合国力 C.增强军事和综合国力,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D.以重工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12.戈尔巴乔夫改革给我们最大的经验教训是: A.改革应从本国实际出发,坚持马克思主义 B.要时刻警惕国际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 C.改革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改革步伐要稳定,不能急于求成 C A 13.俄罗斯前总统普京在回答“您怎样看待苏联解体”时,引用俄罗斯家喻户晓的一句话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原因是苏联 A.片面发展重工业 B.忽视民主与法制 C.模式僵化缺乏活力 D.推行霸权主义外交 C 14.关于苏联改革的评述,有观点认为:“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原因是 A.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小修小补 B.没有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C.实行政治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D.没有突破原有计划经济体制 C 15.有学者认为:“赫鲁晓夫宛如一个政治万花筒:顶上阴谋家的帽子刚脱,头上便戴上了改革家的桂冠;策略家的徽章未送进门庭,蛮干家的门牌就已挂出。”体现赫鲁晓夫是“蛮干家”的是(  ) A.在苏共“二十大”上揭露斯大林的错误 B.在工业企业中实行物质利益原则 C.开展强行推广大面积种植玉米的运动 D.废弃工业领域的部门管理体制 C 16.有人曾把上个世纪80年代末的某大国比喻为一艘满载军火的航船,船体锈蚀,方向不明,运转缓慢,在茫茫大海中濒临下沉,当时的“船长”很不称职,缺乏应有的胆略和能力,仓促应对,危难关头,“船长”竟弃船而逃,使得这个大国走向衰败。对此解释错误的是(  ) A.“满载军火”讽喻该大国大搞军备竞赛 B.“方向不明”是由于背离社会主义方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