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海淀区一等奖^.ppt

初三“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海淀区一等奖^.ppt

  1.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三“灿烂的中华文化”说课海淀区一等奖^.ppt

识别 2008年 北京奥运会的奖牌 设计目的:新课导入,识别北京奥运奖牌中的中国元素 令人深思的 道德伦理 博大精深的 语言文字 异彩纷呈的 传统节日 名扬世界的 书画艺术 浩如烟海的 文学典籍 充满智慧的 科技工艺 灿烂的 中华文化 设计目的:突出重点──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以“灿烂”二字为切入口,从各个角度例举中华文化。 教师为导演,学生为演员, 设计的第二个活动 设计思路 活动2 小组“合作学习” (同时也是教法); 每个班由4-6名能力各异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以合作和互助方式从事学习活动,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在促进每个人的学习水平的前提下,提高整体成绩,获取小组奖励。 具体操作方法:领取小组任务──组内讨论如何完成任务──(组长主持)任务分工、讲解形式、及展示。 学生的能力有限,教师要及时充实或提升内容的深度。 能预设到的:每个小组例举肯定没有问题,但是进一步思考中华文化对今天的影响,则需要教师的点拨。 如生活谚语“吃一堑,长一智”。 难点的突破 难点:认同并践行中华传统美德 1.采用情景分析法(教法、学法) 2.初步感知(P66三个“美德”历史小故事)【古】 3.在今天,你还感受到什么美德在身边?【今】 活动3情景剧表演:“礼貌”的魅力、“让座”风波 教法学法说明:虽然“表演”形式不新颖,但较常用,因为一方面容易吸引学生集中于课堂,一方面在故事表演中“感同身受”,从而在内心容易产生共鸣,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中华文化之歌 ??????????????????????? ?作者:陈汉东 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道德文章  万古流芳 万紫千红 百花齐放?? 兼收并蓄  博采众长 …… 设计目的:总结本课,另外诗歌也是中华文化的一        种,呼应课题。 活动4 诵读 说依据 说教材 说设计 说构思 说课提纲 说板书 说反思 板书设计 5.1 灿烂的中华文化 一、中华文化 博大精深 二、传统美德 薪火相传 投 影 区 小 组 打 分 区 副板书 说依据 说教材 说设计 说构思 说课提纲 说板书 说反思 教学反思 1 .教学设计从以学情为出发点,紧扣重点, 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2 .教学环节清晰、紧扣教学目标。 3.突破难点不是易事。传统美德的内化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靠学校教育力量不够,更需要和谐的社会氛围和家长的家庭教育相互协作。 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 说依据 说教材 说设计 说构思 说板书 说反思 说课提纲 1. 课程理念依据 课程是活动 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尊重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从活动的完整性出发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源自:北京市第二届初中教师基本功培训与展示活动培训指南 思品课标是紧密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 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而展开。 九年级:重点探讨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2.课标依据 课标具体要求:1.青少年要“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2.“感受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 说依据 说教材 说设计 说构思 说课提纲

文档评论(0)

我的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