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特性的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摘 要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未经处理的富含N 、P 的生 活污水和农业上未被利用的 N 、P 大量排入水体,导致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日趋 严重,蓝藻爆发。如果能够对蓝藻加以有效利用,则既消除了藻类带来的污染, 又可以变废为宝。但是蓝藻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直接将蓝藻发酵会产生较多的 H2S 气体,对发酵设备产生一定腐蚀作用。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分离出好氧脱硫菌 株和厌氧的硫酸盐还原菌,利用这些特殊的微生物来改造蓝藻,最终将蓝藻中的 硫转化为硫化氢,从蓝藻中除去,从而消除在蓝藻资源化过程中由于硫造成的腐 蚀性及污染,提高蓝藻中碳氢的比例,以便对蓝藻进行后续的高效率利用。 从淮南平圩发电厂周围的土壤和污水处理厂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 DBT 去除能力的菌株 S4,经过 16S rDNA 的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 S4 属于 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 )。 菌株 S4 在培养 24h 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DBT 去除率也达到最大;菌株 S4 最适脱硫温度为 30℃,最适pH 值在 6~8 之间;菌株 S4 的最适生长碳源为 乙醇,菌株 S4 在不同氮源下均有较高的生物量,菌株 S4 的生长情况收氮源的 影响不大。 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实验,分别从多个影响脱硫菌生长的因素中筛选出对菌 株 S4 生长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并对各个因素的水平进行优化,实验表明: 菌株 S4 的三个显著因素的最优值分别是:乙醇 2.05g/L 、牛肉膏 3.0g/L 、 KH PO ·7H O 1.05g/L 。借助软件的优化分析和计算,建立了二次多项式回归方 2 4 2 程以预测生物量;对回归方程进行的实验验证表明,由方程预测的实验结果与 实验真实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 1%。 之后从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污泥和巢湖底泥中分离筛选出具有硫酸盐还原能 力的菌株R1 ,并对它进行16S rDNA的序列分析鉴定菌株R1属于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sp. )。 菌株R1培养24h 时生物量达到最大值,而培养72小时菌株R1 的硫酸盐还原活 性才达到最大值其中,加了Fe2+ 的培养基中,硫酸盐还原菌生长明显好于在不加 加了Fe2+ 的培养基中,硫酸盐还原率也明显高于在不加加了Fe2+ 的培养基中。在 IV 摘 要 所考察的温度范围内,无论培养基中是否含有Fe2+ ,菌株R1 的最适生长温度和最 优硫酸盐还原温度都是30℃,在所考察的pH范围内,菌株R1在pH6.5~9范围内生 长较好,菌株R1最佳硫酸盐还原pH值是在6.5~7.0之间,R1生长所需最适的硫酸 亚铁浓度时1g/L,过高无益。菌株R1最适生长碳源和最优硫酸盐还原的碳源是乳 酸钠,最适的氮源是酵母膏+氯化铵。在所考察的硫源范围内,菌株R1可以利用 硫酸盐和硫代硫酸盐作为电子受体,但不能利用亚硫酸盐和硫化钠。 通过响应曲面优化实验,分别从多个影响菌株R1硫酸盐还原活性的因素中筛 选出对菌株R1硫酸盐还原活性影响显著的三个因素,并对各个因素的水平进行 优化,实验表明:菌株R1 的三个显著因素的最优值分别是:乳酸钠0.95g/L、氯 化铵0.14g/L和FeSO ·7H O 0.13g/L 。借助软件的优化分析和计算,建立了二次多 4 2 项式回归方程以预测生物量;对回归方程进行的实验验证表明,由方程预测的实 验结果与实验真实结果之间的相对误差低于1%。 关键词:生物脱硫;脱硫菌;硫酸盐还原菌;脱硫活性;硫酸盐还原活性; 响应曲面法 V 高效脱硫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特性研究 Abstract With population growing and economy developing, a large number of sewage whic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