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理必修人教新课标第节自然界的水循环【山东】同步课件张.ppt
第三章 第一节自然界的水循环 学习目标 1、了解水圈的构成和特点 2、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掌握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主要类型和地理意义。 读三种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回答l~3题 (1)甲代表的水体是 ( )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生物水 (2)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10~11月 (3)鄱阳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 A.a变大 B.b变稳定 C.b在枯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二、自然界的水循环 区分水循环类型的方法 (1)联系的圈层不同。海陆间循环和陆地内循环涉及四个圈层,而海上内循环不涉及岩石圈。 (2)发生领域不同。海陆间循环的领域既包括陆地又包括海洋,而其他两种水循环则只包含陆地或海洋。 (3)过程和环节不同。海陆间循环的环节最多最全,而其他两种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是蒸发和降水,海上内循环不存在下渗环节。 (4)参与水量不同。海上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多,陆地内循环的参与水量最少。 …… (1 )水循环运动使自然界的水连续不断地运动、转化,使地球上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维护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 水循环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和物质转移过程。 ①缓解了高低纬之间热量收支不平衡; ②把陆地的泥沙、有机物和无机盐类输送到海洋; (3) 水循环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不断雕塑地表形态。 * * 青藏高原 渤海 (对) (不对) 李白诗云: 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入海不复回。 事实上,自然界的水在周而复始的连续运动,即水是循环的。 黄河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结合图3.1,自学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一)水圈 (1)地球上的水体从存在状态和存在空间上分为哪几种类型? (2)陆地上的水体有哪些? (3)水圈的特点是什么? 1、水圈的构成 (1)按空间分布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2)按状态分为:固态水、液态水、气态水 2、陆地水体有:冰川水、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生物水、土壤水、地下水等。 3、水圈的特点:连续不规则 (二)水体的相互联系: 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 大气降水、冰川积雪融水、 地下水、湖泊水。 讨论:以下河流主要靠什么补给?可能在我国哪个地区? C 河 A河 B河 湖泊对河流的作用—调蓄作用 河流水与湖泊水相互补给 枯水期 丰水期 河水什么时候补给潜水?潜水什么时候补给河水? 地下水补给——补给稳定 湖泊水 地下潜水 大气降水 冰雪融水 河 水 互 补 互 补 补给 补给 小结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互 补 C C C 1.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中通过各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 〈1〉 海陆间大循环 〈2〉 陆地内循环 〈3〉 海上内循环 观看动画绘制水循环过程及主要环节示意图, 并尝试区分水循环类型。 ?????????????????????????????①蒸发 ②水汽输送 ③降水 ④地表径流 ⑤下渗 ⑥地下径流 ⑦降水 ⑧植物蒸腾和蒸发 人类活动能对水循环哪些环节施加影响,选择一例说明。 围湖造田 修建水库 破坏植被 植树种草 影响水循环的环节 人类活动 蓄水能力增强,下渗增大,地表径流量减小。蒸腾作用增强 蓄水能力减少,下渗减少,地表径流量增大。蒸腾作用减弱 蒸发量增大,降水量增大,对河流有调节作用,使河流水位平稳 蒸发量减少,降水量减少,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 小组PK:分析材料,总结水循环意义。 材料一:有关研究表明,长江水平均16天就可以更新一次。除此,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出入水量大,一年也可以更换若干次。 材料二:季风环流。 材料三:三峡丰富的水能。 材料四:长江三角洲的形成。 补充: 三角洲是河流入海洋或湖泊时,因流速减低,携带泥沙大量沉积,逐渐发展成冲积平原 。 材料五:长江三峡与江汉平原的形成。 4、水循环的意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