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时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A?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木兰花
韦 庄
独上小楼春欲暮,愁望玉关芳草路。消息断,不逢人,却敛细眉归绣户。 坐看落花空叹息,罗袂湿斑红泪滴。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
(1)词中一、二两句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千山万水不曾行,魂梦欲教何处觅”两句,俞陛云在《五代词选释》中称之为“情至之语”,请作具体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点明人物、季节;②奠定愁怨的情感基调。
(2)主人公在暮春时节登上小楼,遥望边关远人,因问讯无人而回绣户,愁看落花,叹息垂泪。刻画了一位悲愁、深情的思妇形象。
(3)①由日间的相思到夜里的幽梦,可见相思之深;②因玉关道路未曾走过,所以担心梦中也无从寻觅,可见相思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昭君怨·金山送柳子玉①
苏 轼
谁作桓伊②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注】 ①熙宁六年十一月苏轼与友人柳子玉一同南下,次年二月于金山送别柳子玉。②桓伊,东晋时音乐家,善吹笛,曾为王徽之吹奏三个曲调。
(1)词中“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词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用典。表达了作者的愁怨之情。
(2)主人公深夜被笛声惊醒,看到一轮新月,江天茫茫,想到友人也不忍离别,而明天则是花落絮飞的季节,朋友终究要离去,主人公内心充满了离愁。刻画了一位不忍送别,依依惜别的主人公形象。
(3)想象、以景结情。设想朋友远去,只有飞絮相送,借飞絮表达作者的不舍之情;而流水无情,滔滔东流,借流水无情衬托人的有情。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潘司马别业①
周 瑀②
门对青山近,汀牵绿草长。
寒深包晚橘,风紧落垂杨。
湖畔闻渔唱,天边数雁行。
萧然有高士,清思满书堂。
【注】 ①别业:别墅。②周
(1)有人认为,诗歌第二联中“寒深”“风紧”与第一联写景似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歌第三联是如何写景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潘司马是一个怎样的人?全诗是如何刻画这一人物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是协调的,诗歌首联是从空间上言其居住环境荒僻,远离尘俗;而颔联中的“寒深”“风紧”是从物候上言其居住环境萧索;从不同角度均表现其人超凡脱俗。
(2)视觉、听觉结合。
(3)是一个清逸萧然的隐士。诗歌前三联通过环境描写侧面烘托其寄情山水、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第16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教版).ppt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第17课 我国的政党制度(人教版).ppt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7单元 第18课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人教版).ppt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8单元 当代国际社会 单元总结(人教版).ppt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件:第9单元 第22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人教版).ppt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 1.1 神奇的货币(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 1.2 多变的价格(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 10.3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 10.4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跟踪训练:专题 10.5 文化创新(人教版含解析).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2.2.2诗歌鉴赏 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2.3.2诗歌鉴赏 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2.4.2诗歌鉴赏 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2.4.3诗歌鉴赏 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2.3.2答题,提升得分技能(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全面掌握表达技巧,合理分析艺术效果(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分析环境描写,掌握解题技巧(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散文阅读 宏观把握散文布局谋篇,多向分析句段作用(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散文阅读 明辨散文手法,多角度切入,赏析结合(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 2016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规范训练:散文阅读“读”出散文有效信息,善于加工提炼(人教版江苏专用).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