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儒林外史》中的山水、田园与南京风物-论文.pdf
2014年第 1期 明清小说研究 NO,1,2014
总第 111期 JournMofMing—QingFictionStudies GenerM,NO,111
《儒林外史》中的山水、田园与南京风物
· 陈文新 ·
摘 要 《儒林外史》以 “邦无道则隐”的儒家隐逸理念来抗衡污
浊的社会风气,这一隐逸理念叉具体表现在对山水、田园和南京风物的
描写中。从中国古代山水描写的传统、田园书写的传统以及南京风物
的文化蕴涵等角度解读 《儒林外史》的相关描写,有助于体认吴敬梓的
诗人气质和哲人风范,有助于完整把握这部小说的内容,有助于深化关
于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
关键词 《儒林外史》 隐逸理念 山水 田园 南京风物
说到隐逸,我们通常会把它和道家联系在一起,其实,隐逸在儒家
那里也备受关注。所谓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所谓 “邦无道则
隐”,都是儒家关于隐逸的表述。在隐逸的问题上,儒家和道家的核心
区别在于:儒家的隐逸不仅是抗衡污浊社会风气的一种方式,也是改
造污浊社会风气的一种方式,是在邦无道的时代履行人生责任的特殊
方式。而道家则 以隐逸来发泄对污浊社会风气的不满,以隐逸来逃避
社会。儒家的隐逸和社会责任感密切相关,道家的隐逸则是对社会责
任感的放弃;儒家的隐逸背后是人世精神,道家的隐逸背后是 出
世精神。
吴敬梓 以其对世道人心的深切关怀描写世相百态,也 以这种关怀
描写山水、田园和南京风物。前一个方面学术界关注较多,而后一个方
面关注相对较少。本文的话题拟围绕后一个方面展开。
· 154 ·
一 、 山水风景
《儒林外史》的风景描写在古典小说中是首屈一指的。开卷第一
回,我们便看到一幅 “透亮之至”的画面:
王冕放牛倦了,在绿草地上坐着。须臾,浓云密布,一阵大雨
过了。那黑云边上镶着 白云,渐渐散去,透出一派EI光来,照耀得
满湖通红。湖边上山,青一块,紫一块,绿一块。树枝上都像水洗
过一番的,尤其绿得可爱。湖里有十来枝荷花,苞子上青水滴滴,
荷叶上水珠滚来滚去。王冕看了一回,心里想道 :“古人说,人‘在
画图中’,其实不错。可惜我这里没有一个画工,把这荷花画他几
枝,也觉有趣 。”
这使我们想起宋代蔡襄的 《段家堤西望晚山》诗:“月下西山千万重,Et
光山色郁葱茏。鲛绡数幅须移得,惆怅如今少画工。”一个说 “可惜我
这里没有一个画工”,一个说 “惆怅如今少画工”,表 明两位作家眼中的
景物,无论色彩还是构 图,都与中国古代的山水画相近。
中国古代的山水画,兴起于魏晋时期,其直接动力是因魏晋名士在
山水与 自我的精神意趣之间建立了深刻、显著的联系:自然是清纯的,
玄远的,而现实是污浊的,凡近的;走向自然,就是赋予人以超尘脱俗的
意味。所以,山水画从产生的时候起就烙上了清晰可见的隐逸色调。
南朝 ·宋宗炳在 《画山水序》中交待:他因为喜欢各地的名山,遂将它
们绘入画中;其 目的是要将 自我的心灵安顿在 山水中,在 山水中 “畅
神”④。这,正是隐逸性格 。
山水画的隐逸传统,吴敬梓当比我们更为了然。他笔下的理想人
物王冕,即自始至终是一名隐士。王冕所引以为榜样的是段干木和泄
柳。泄柳,春秋时人,鲁穆公请他做官,他关门不见;段干木,战国时人,
魏文侯请他做官,他跳墙跑掉。王冕执意隐居,遁世避俗,与段干木、泄
柳的人生境界相近。
以隐士王冕的形象 “隐括全文”,表露了吴敬梓以隐为高的创作 旨
趣。实际上,《儒林外史》大加赞许的几乎全是隐士。虞育德虽中过进
士,做了南京国子监博士,却 “无学博气”,“尤其无进士气”,“襟怀冲
· 155 ·
淡,上而伯夷、柳下惠,下而陶靖节一流人物”。庄绍光受到天子的征
聘,却辞爵还家,一心一意在玄武湖中 “自在”。杜少卿呢,他以为 “走出
去做不出什么事业”,甘愿隐居秦淮河房。至于四大市井奇人,或隐于书,
或隐于棋,或隐于画,或隐于琴,谁跟官场沾过边?谁跟势利沾过边?
颂美嘉遁,刻画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