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ppt.ppt
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天人合一,形神一体的整体观 中医养生学主张“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 中医认为人体本身也是有机整体。把人的五脏与五体、九窍、五声、五音、五志,五液、五味等联系 起来,组成整个人体和五个系统,在此基础上又根据脏腑的表里关系通过经络联系起来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虚静养神,凝神益智 静养——对生命的轻抚 其手段包括:静坐、睡眠、闭目养神等 动则生阳,可以增强人的精力; 静则生阴,可以降低人体消耗,人的寿命可以相对较长。 老奶奶为什么比老爷爷活得长? 龟为什么长寿? 善于节能、静养,阳气耗散的少,阴精保护得好 ,生命得烛光能常亮不灭。 让人惊叹得是:寿命与呼吸频率成反比!!! 儒家还认为“静能生慧” 所谓“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非宁静无以致远”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和,注重节制 传统养生十分强调“中和”的养生原则,即引导人们在养生中要掌握一定的“度”。 “注重节制”,通过调动人的理智力量来把情感和各种生理欲望控制在符合“中和”原则的“度”之内。做到:精神平和、谨和五味、运动和劳动等身体活动适当,劳逸适度,防止“过用病生”。 “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华佗 小 结 中医传统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心态内省力的高度发展,主张凝练内在的生命深度,充分调动自身体内潜在的生命力。 体现了防止“物极必反”的中和思想,主张节与和,无过不及,使人体各种机能不受伤害; 体现了人们执著追求的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天年”,对生死的达观态度。 体现了中国人民讲究道德修养、奋斗不息的大无畏精神。 正是这种鲜明的中国特色,日益为大民众所熟识,植根于民族土壤之中而经久不衰。 ?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素问》 中医养生文化的特点强调中和,注重节制 ?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 传统养生方法调畅神志 ? 传统养生方法运动躯体 适应四时节令养生法 适应昼夜晨昏养生法 适应地理环境养生法 传统养生方法适应环境 食疗对人体具有调和阴阳、滋养脏俯、补益气血、调节情感等作用。 传统养生方法调理饮食 食素为主,荤素结合,食勿过饱,熟知食性,四时食养。 气是生命之根本和动力,具有“抗邪防病”的功效。 气贵在运行不息、升降有常。因而创立了“吐纳”、“炼气”、“服气”等气功修炼的方法。 传统养生方法气功修炼 * * 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养生郑州市中医院周晓卿 何谓“养生” 养生一词最早出自《管子》,又见《庄子·养生主》(“得养生焉。”)。 ? 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积蓄、长之义。 生,指人体生命。 养生,指调养人体生命,已达长寿的意思。 养生的意义 尧问于舜曰:天下孰最贵?,舜曰:生最贵。——《十问》 养生的目的 增进健康、延年益寿 养生文化的形成 远古时代是萌芽期。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是形成期。 文化背景——中国古哲学 《周易》阴阳观 《洪范》五行学说 《庄子》精气理论 文化背景——道家文化 提出精、气、神等基本概念。 崇尚自然,提倡“返朴归真”、“清静无为”。 炼丹术、气功养生法等修炼方法。 文化背景——儒家文化 “求 善”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 文化背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注重心理调整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庸》 “智者之养生也……和喜怒而安居处”“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也”。——《内经》 文化背景——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主张从伦理道德的修养来养性长寿。 “仁者寿” “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 养身在养心,养心在养性,养性才能达 到养生的最高境界,就能真正延年益寿。 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 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防重于治,未老养生的未病思想 “不治已病,治未病” 养生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特点注意调整阴阳的平衡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SH CG0042-2021 石英砂技术要求.pdf VIP
- 护理人员心理健康维护与心理干预.pptx VIP
- 2024年人音版三年级上册音乐全册教案.docx
- 一年级上册生命.生态.安全教案.pdf VIP
- 临床检验项目管理制度.doc
- 北师大版(2024)新教材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12章《微生物与人的生活》每课时教学设计汇编(含五个教学设计).doc
- 酒精、助焊剂、白电油等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pdf VIP
- 2025-2030中国零售银行业务中的云计算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docx VIP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含反思).docx VIP
- 银行活畜抵押贷款办法(试行).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