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茂金属催化剂具有单一活性中心、较高的活性和优良的共聚性能,是近二十年
来国内外高分子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均相茂金属催化剂制备的聚乙烯(PE)
形态(颗粒形状和大小)难以控制、堆积密度较低,聚合过程容易粘釜,因此,均
相茂金属催化剂难于直接应用于现有的淤浆和气相聚合生产装置,这极大地制约了
茂金属催化剂的工业化应用进程。通过负载化,制备负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是避免上
述问题的有效手段。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了各种负载路线,一些负载型茂金属催
化剂也已经工业化。但是,有关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机理尚不很清楚,还存在着负
载型茂金属催化剂活性较低等问题。
本文利用分子模拟技术,从微观的角度对茂金属化合物二氯二茂锆
描电镜等方法对硅胶Grace955的结构进行了系统表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合理的
硅胶结构模型;借助分子力学、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等多种方法,对Cp2ZrCl2与
硅胶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助催化剂AIMe3、MAO与硅胶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及不同负载方式形成聚合活性中一11,的难易程度和结构特点进行了研究;最后,通
过Cp2ZrCl2负载实验和乙烯聚合实验对分子模拟结果的正确性和普适性进行了验
证。主要研究内容和研究结果包括:
(1)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硅胶的形态,发现硅胶是一种具有大量微7L,较高
比表面积的类球形载体。DSC分析表明硅胶表面有吸附水,同时含有一定量的单
羟基和双羟基。DMol计算表明负载Cp2ZrCh时,硅胶表面吸附水会使环戊二烯配
铝。因此,需对硅胶进行预处理,脱除表面吸附水。
用,发现CpzZrCl2能自发地吸附在硅胶表面,但在含有不同类型活性基团的硅胶表
面的吸附强度不同。与在含有羟基的硅胶表面的吸附相比,Cp2ZrCh在无羟基的硅
胶表面仅存在较弱的物理吸附,受到溶剂等因素的影响容易脱落。因此,将
胶表面双羟基和单羟基之间的反应,形成Zr--0--Si键连接的化学吸附。硅胶表面
的双羟基和单羟基均为茂金属催化剂负载的活性基团。但是,双羟基与Cp2ZrCl2作
用,会导致zr与cp相互作用的减弱,使cp容易脱落。Cp2ZrCh在吸附到单羟基
上时,则不会导致Zr与Cp相互作用的明显减弱。因此,只有硅胶表面的单羟基才
是茂金属催化剂负载的有效活性基团。对硅胶进行预处理时,除应完全脱除吸附水
外,还应尽可能减少硅胶表面的双羟基含量。
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助催化剂三甲基铝(AIMe3)或甲基铝氧烷(MAO)能够自发
地吸附到硅胶表面。通过与硅胶表面的羟基反应,通过sj—o—AJ键而牢固地吸附
在硅胶表面,同时释放甲烷(CH4),并产生大量的热。
(4)利用DMol对不同负载方式形成聚合活性中心的反应历程进行了研究,
发现负载方式对活性中心的形成有着决定性的影响。CruZrCh直接负载在硅胶表
面,用AIMe3活化,不能形成阳离子活性中心;用MAO活化,虽可形成阳离子活
性中心,但形成阳离子活性中心的能垒较高。硅胶表面的单羟基或双羟基用hlMe3
处理后,负载Cp2ZrCl2,可以得到阳离子活性中心,但能垒也较高;硅胶表面的单
羟基或双羟基用MAO处理,再进行Cp2ZrCh的负载,形成阳离子活性中心的能垒
较低;硅胶表面单羟基先用AlMe3处理,然后负载CruZrCh,最后用MAO活化,
非常容易形成阳离子活性中心。
(5)利用DMol研究了不同负载方式得到的活性中心的结构特征,发现不同
负载方式得到的活性中心具有不同的化学结构和电子结构。硅胶先进行热处理,完
全去除物理吸附水,尽可能多地去除双羟基。然后,用A1Me3进一步处理硅胶。之
后负载Cp2ZrCh,最后用MAO活化处理。这种负载方法不仅非常容易形成阳离子
活性中心,而且形成的阳离子活性中心与硅胶表面的距离较远,不易受到空间因素
的影响,同时这种活性中心具有较低的LUMO轨道能量,活性较高。这是制备负
载型茂金属催化剂的比较合适的工艺。
(6)采用Grace
载实验,并利用得到的负载型催化剂进行了乙烯聚合实验。负载实验及负载催化剂
催化乙烯聚合实验证明分子模拟的结果正确的。
本论文的主要创新点有:
A. 将分子模拟技术引入到茂金属催化剂的负载过程研究,采用分子力
学、分子动力学、量子力学等方法对主催化剂和助催化剂与载体之间
的相互作用进行了系统研究,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分子模拟结果的正确
性。这为茂金属催化剂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先锋作品的文体特征及意义.pdf
- 论新时期家族作品的寓言化表达.pdf
- 论信息产业融合的意义及对策.pdf
- 论行政诉权之二维建构模式__--__立法论和解释论的并重.pdf
- 论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的分析性学习法.pdf
- 论职务犯罪量刑监督__--__以规范职务犯罪案件缓刑适用为视角.pdf
- 论中国的讣闻报道的创新和突破.pdf
- 论中国的特色公共领域的建构.pdf
- 论中小学德育的美育化.pdf
- 罗红霉素对鼻内镜术后术腔恢复影响临床的分析.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