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及其强降水增幅机理研究.pdf

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及其强降水增幅机理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2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A梅娟 博士论文 暴雨天气动力过程和强降水增幅机理的研究 摘 要 暴雨是影响江苏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1954年、1991年、1998年、2003 年江淮流域的洪涝,2000年8月底,江苏东北部的洪涝等,都是由暴雨或大暴 雨引发。木文运用天气学、统计学、动力诊断和数值模拟力一法,对影响江苏的 梅汛期暴雨和台风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对暴雨的坏流特征、中小尺度天气系 统、动力热力条件和强降水的增幅机理等进行了比较细致的探讨,获得了一些 有意义的结果。 1.分析了暴雨天气环流特征和动力热力条件。对江苏2003年梅汛期暴雨 和非暴雨过程进行合成分析,得出江苏梅汛期暴雨天气过程环流特征和热力动 力条件:500hPa上中纬度有华北低槽,西太平洋副高季节性北抬西伸,120E脊 线在26N,586线在长江口,四川西部浅槽东移,冷暖空气交汇于淮河流域以南 地区。有暴雨日,地面均有冷锋或静止锋与之配合,锋面的位置偏北 (在 31一 34N之间)。副高西侧有西南或偏南低空急流 ()12m/s)向江苏输送暖湿气流, 使垂直方向的温湿层结结构发生变化,构成对流不稳定,上下层温湿差动平流, 使不稳定能量由低值区向高值区积累。急流附近非地转风使气压梯度力与地转 偏向力不平衡,风场低层垂直切变增大,里查逊数 (RD 随之减小。涡度、散 度、垂直速度合成垂直剖面图上:低层辐合,高层辐散,无辐散层在400hPa附 近,暴雨发生在较深厚层次的上升运动中,沿119E垂直速度经向剖面图上,江 苏淮河流域 (32一33N),垂直速度。0,从地面一直伸展到 500hPa以上,最 小负值为一25X10,hPa/s。非暴雨过程则反之,基本为下沉区,w?O. 2.揭示了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活动特征和发生发展条件。运用卫星 红外云顶亮温 (TBB)资料,分析了2003年7月4-5日大暴雨天气过程中尺度 MCC活动特征表明,影响江苏的中尺度MCC由典型的中一N (Y)云团组成,大 暴雨区与T-a0g7 ℃区域对应,降水强度与Taa成正相关,即TB。值越低,降水 越强。在成熟期中,TBa最低值达到一75℃以下,对流通常都突破了对流层顶。 较强的高空辐散、低层辐合对梅雨锋区产生中尺度低值系统有激发作用,有利 的环境场形成的高空辐散、低空辐合和上升运动是中尺度MCC发生发展的重要 条件。气旋性涡度场对积云对流活动具有组织和增强作用,中尺度MCC的发展 与涡度经向剖面图上深厚的中尺度涡管相对应,涡管向垂直方向发展,MCC强烈 璞梅娟 博士论文 摘 要 发展。对流不稳定对MCC发生具有触发作用,低层暖湿不稳定气流的维持,水 汽、能量的聚集,是MCC发展的基础,MCC发展是江苏暴雨的直接制造者。 3.揭示了暴雨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特征。分析多普勒天气雷达径向速 度、回波强度、反射率、风暴相对速度、垂直风廓线等产品,发现在多普勒径 向速度图上,暖平流与大尺度辐合在测站近距离迭加和在较远距离存在冷平流, 有利于水汽垂直输送和辐合上升运动,有利于暴雨的产生。逆风区存在垂直风 切变,辐合气流很强,是分析产生暴雨的一个重要指标。强回波中心朝着辐合 区方向移动。降水回波中,积云和积雨云强度超过 45dBz的强回波具有极高的 降水效率。强降水时段,垂直风廓线图上风向随高度强烈顺转和风向随高度逆 转,均能产生短时的强降水。如果从底层到中高层均转为偏北风,强降水将迅 速结束。这些与暴雨中小尺度系统发生发展相关的特征,为进一步开展暴雨分 析和预报提供了参考。 4.揭示了暴雨中尺度系统发生发展及强降水增幅的物理机理。通过2000 年8月30-31日江苏省东北部特大暴雨过程分析,发现中尺度系统是特大暴雨 产生和增幅的重要成员。中一0尺度的能量锋区,是特大暴雨维持和增幅的主 要中尺度系统。利用锋生函数对地面中一0尺度能量锋区的发生发展进行诊断 表明;锋生函数的变形项起了决定性作用,辐合项也有较明显的贡献,非绝热 加热项作为一种可能的触发机制,在锋生初期有着重要作用,但对锋区的维持, 其贡献并不明显。利用二维中尺度方程对锋区进行数值模拟表明:在能量锋区 附近驱动产生了垂直涡旋,在涡旋上升支部位,将高能区的暖湿空气向上输送 形成降水,使原有降水强度增强,在涡旋下沉支通过下沉气流使雨滴迅速下落, 同时拖曳冷空气使地面降温,使得锋区维持和加强,致使涡旋得以维持或增强, 再次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