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准下的制度性歧视.PDF
黄诗欣
杨 琦
郭 彬
公务员录用体检标
准下的制度性歧视
摘要
公务员录用体检,是指公务员招录单位以获取报考者体检信息为目的或结果的体检。
《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下称《体检标准》)共计二十一条,对某
些疾病的患病人群设置了考录公务员职位的门槛,其中影响人群较多的体检项目
有艾滋病、糖尿病、血液病,《体检标准》还限制了视力、听力障碍者参与公务
员招录的资格,以及规定了对女性的过度检查。
自《公务员录用体检通用标准(试行)》(以下简称《体检标准》)2005
年颁布实施以来,围绕着公务员录用体检以及相关的体检标准所发生的就业歧视
频繁发生。其中近2 亿的健康弱势人群,包括艾滋病感染者(78 万)、血液病
患者(以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为例,广东就有1000 万)、糖尿病患者(9700
万)、听力(1263 万)、视力(2054 万)障碍者的平等就业权利受到影响,加
上《体检标准》对妇女的过度检查以及事业单位招考等扩大适用范围,因此受
限制的人群数量将无法估计,这一严重的就业歧视问题亟待社会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公务员招录体检制度对于健康弱势人群的就业歧视,是政府、事业
单位等公共部门通过《体检标准》等系统的制度和成文的政策实施的,并且其影响范围非常
广泛,结合报告中给出的十四个案例来看,从中央和地方的公务员招聘,到事业单位、教师
等招聘都适用,这实际上构成了制度性的就业歧视。政府具有提供社会服务、进行公
共教育、保障落实公民权利等方面的职能,并对整个社会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
理应主动承担起消除歧视、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责任。而2013 年 11 月12
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规范招
人用人制度,消除城乡、行业、身份、性别等一切影响平等就业的制度障碍和就业歧视 。
由此可见,因《体检标准》而带来的制度性就业歧视,也应当逐步消除。
报告对《体检标准》的分析中发现,《体检标准》的体检要求和规定,既不
合法,也不合理。公务员招录过程中,对艾滋病感染者、血液病患者、糖尿病患
者、听力/视力障碍者、妇女的就业限制,已经违背了我国政府签署和批准的诸
如《消除就业和职业歧视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残疾人
1
权利公约》等国际公约的不歧视准则。同时,也违背我国现行的《宪法》、《劳
动法》、《就业促进法》、《残疾人保障法》、《民法通则》以及《侵权责任法》
等对求职者平等就业权和人格尊严的保护。进行公务员录用体检的理据是,考察
待录人员是否符合正常履行职责的健康要求,而政府部门的公共性还要求待录人
员的健康状况不会对公共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然而,待招录公务员岗位的正常履
职要求并不必然与这些检测项目相关。这些受限制人群(即使是传染性疾病),
经医学判断日常接触并不会传染、也不会对他人的公共健康造成危害,《体检标
准》对此做出限制,并不合理。尤其是《体检标准》还要求对“已婚女性作外阴
部检查、阴道窥器检查及阴道-腹部双合诊检查和未婚女性作外阴部检查、直肠-
腹部双合诊检查,及月经初潮年龄、周期、出血量、持续时间等”项目的询问与
检查与工作岗位的要求并无必然联系,实属多余,不仅侵犯了受影响人群的平等
就业权,也侵犯了隐私权。而且,从《体检标准》中对报考者听力和视力的要求,
已经直接排除了视力障碍者和听力障碍者成为公务员的可能性。不难看出,我国
公务员体检标准实际上是各种公务员职位对身体条件的特殊性要求集合,而非
所有公务员职位对身体条件的共同性要求的集合。
之所以《体检标准》会做出如此多的限制性要求和身体条件,是因为,(1)
法律规范之间存在冲突,只要《体检标准》未被立法审查部门确认为与上位法相
抵触从而宣告其无效,用人单位据此做出的决定仍属合法;(2)行政执法不力
导致歧视行为缺少制裁; (3)司法理念对于歧视案件的处理态度消极落后;当
然,(4)社保双轨制下的资源配置不均,是导致歧视的重要因素;加上(5)
社会群体的反歧视与权利意识仍较淡薄,间接助长了歧视现象。
如何消除《体检标准》中的就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主要污染物排污权交易合同-温州市环境保护局.doc
- 义工服务第六课-IQChinese.PDF
- 之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设为主页.PDF
- 乐思门CPM学员学习宝典.PDF
- 九十二學年度行政院衛生署嘉南療養院R7病房實習計劃.doc
- 九安评价公司格式合同.doc.doc
- 九年级教材培训(王颖石家庄)下.ppt
- 也谈经济学名称与流派.PDF
- 乡村短期支教手册-RuralChinaEducationFoundation.doc
- 了解自助服务终端要求-ZebraTechnologiesCorporation.PDF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