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与扭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地震与扭波

地震波发生于地下,通过岩土质点的弹性振动进行传播,当地震波传到地面附近,受震物体有了扩展空间,则形成集团运动,使浅部地层发生旋扭,使地面上的物体产生三维扭动,地震仪所记录的只是地震仪所在地的物体集团运动的强度和周期变化,它既测不出集团运动的三维扭动轨迹,更测不到真正的地震波,由此得出一个错误理论,认为地震是先上下跳动(纵波所为),然后水平单向摇摆(横波所为),并据此采用了摇床作地震模拟实验,进行理论研究,皆与实际情况相悖。 在无法直接测出集团扭动三维轨迹之前,只能根据地震破坏遗迹进行分析,获取他们在破坏之前的运动信息。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后,我们对唐山震害进行了大量实地观察,结合海城地震、溧阳地震和龙陵地震资料,总结出地震破坏的十大规律,搞清了地震破坏机制,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应力分析,发现了扭波,进而提出针对扭波设防抗震的八项措施。1979年发表了第一篇论文,题为扭波与地震,此后又发表了多篇论文,有几十家报刊杂志作了报导。由于人所共知的原因,扭波理论至今仍未被权威专家所接受。 1995年1月17日日本神户发生了7.2级大地震,一家电视台的监视器录下了该办公室遭地震破坏的全过程,桌子、椅子都在旋扭,最大转角达170度。证明了我们在二十年前根据颓垣断壁分析出的扭波正确无误。可是在二十年后,日本和美国的地震学家,在物体受震发生扭转运动的实况录像面前,仍然把地震破坏说成是由纵波和横波造成的。实在遗憾。为了改变这一不正常状况,现将1992年发表的一片论文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重新发表,以正视听。 地震机制--扭波的发现与设防抗震 原载于《新疆地质》增刊1992 目录 前言 一、地震破坏的规律和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若干规律 (1)线性物体直立如初 (2)钢筋铁架抗震最佳 (3)裂开旋扭同时并存 (4)破裂形式如同老化 (5)间隔破裂轻重分带 (6)断裂两盘不受损伤 (7)地面平整,起伏罕见 (8)四面开花铅直坠落 (9)地下建筑保存良好 (10)人体抗震胜过厂房 2、存在的问题 (1)地震破坏的10条规律与纵波、横波及面波理论相悖 (2)五个关键问题 二、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1、弹性振动 2、弹性波 (1)弹性波的成生机制 (2)弹性波的传播 (3)弹性场与弹性波转向 (4)横扭波与纵扭波 三 扭波与地震破坏 1 扭波的破坏作用 2 扭断类型 横扭裂 纵扭裂 3 地震破坏的分带性 4 扭波破坏与重力关系 5 地旋 四 针对扭波设防抗震 1 截波 2 活端 3 底小 4 加筋 5 结牢 6 轻质 7 加箍 8 地下 参考文献 前言 中国是最早记录地震和记录古代地震最多的国家,也是首先发明地震仪和首先进行地震预报的国家。晋太康三年(282年)在魏襄王(公元前318-前296年)的墓中,出土了一部竹简,竹简上刻写着上至皇帝,下迄魏襄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97年)的历史,人称《竹书纪年》,里面记有4次地震,其中最早的一次是夏帝发七年(公元前1831年)泰山震。在这以后的许多有关古籍中,都有对地震的记载,从公元前1831-1955年3800年中,大约记录了9000次地震,其中约有1000次是破坏性地震。经整理不仅勾划出我国的地震区,同时还揭示出地震活跃期和平静期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在国外,最早作地震记录的是日本,其记载是允恭天皇五年(416年)日本河内地震,比中国晚2247年。 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78-139年)首创了世界上第一台地震仪候风地动仪,安放在洛阳城内,正确的报出了东汉永和三年(138年)二月初三在陇西所发生的地震,陇西位于今甘肃兰州、临洮一带,在洛阳以西700km。而欧洲在1880年才制成地震仪,其原理和张衡地动仪基本相似,比中国晚1700多年。 在数千年以前,我国就力图从自然界本身去找地震原因。《竹书记年》在记述夏帝发十年的地震时写道五星错行,夜中陨星如雨,地震。春秋战国时期,阳伯父认为天地之气,不失其序……阳伏而不能出,阴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庄子》则提出海水周流相薄说,认为:海水三岁一周,流波相薄,故地动。东汉杰出的思想家王允,最早提出了地震是地壳本身的自动现象,他不止一次的说:地固将自动。沈括认为,天地之变率皆有法,物理有常,有变。 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许多记录,并总结出一套预报地震的经验。据山西

文档评论(0)

qiaog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