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流型人工湿地的传递与消耗过程及特性研究.pdf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传递与消耗过程及特性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潜流型人工湿地的传递与消耗过程及特性研究

摘要 潜流型人工湿地氧的传递与消耗过程及特性研究 东南大学 博士研究生:鄢璐 导师:王世和教授 摘要 作为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具有投资省、运行效率高、抗冲击、易维护等优点,并 因其显著的环境生态效益,受到国内外水处理界的广泛关注。与传统生物处理方法相比,人工湿地 中的氧环境具有显著的复杂性,对各类污染物的降解机制及过程均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因此,系 统研究并分析湿地中氧的特性,将有助于深入探明湿地系统的净化机理,提高污水净化效率及稳定 性,推动人工湿地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本文以潜流型水平流人工湿地为主要研究对象,全面考察了湿地中氧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 不同运行条件下人工湿地的氧状况与净化特性,在此基础上,通过植物、微生物、基质氧传递特性 的研究,深入分析湿地氧传递的影响因素,以揭示潜流型人工湿地中氧的分布特性及传递消耗过程。 研究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人工湿地中氧的浓度较低,普遍低于0.5mg/L,在空间和时间上均 呈现明显变化规律,对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性及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具有直接影响。不同运行条件 下的试验结果表明,垂直流一水平流串连湿地及三级槽接式水平流串连湿地对各类污染物去除效率 有所提高,尤其是氮类物质的去除率可提高5%左右;多点进水和强化供氧人工湿地可有效改善湿 地的氧环境,多点进水湿地氧浓度提高0.1mg/L左右,强化供氧湿地氧浓度达lmg/L,进而提高了 脱氮效果。与水平流湿地相比,垂直流人工湿地内的水流相对湍急,利于复氧,进而提高了微生物 的活性与净化效率。对植物光合特性的测定表明,植物光合产氧输氧为湿地的主要氧源,单株植物 根部氧分布特征为:主根部氧化还原电位较低,向外侧逐渐升高,并呈现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 规律。对湿地氧传递与消耗过程的试验结果表明,芦苇的光合作用日变化通常表现为单峰型,仅当 日最高温度达到38。C以上时为双峰型;湿地植物光合速率与光强、温度间呈显著相关,同时受湿度、 叶片生长状况的影响;填料的不同物理性质直接影响复氧效果和净化效率,基质,尤其是土壤对氧 具有吸附释氧功能,在湿地氧传中表现出吸附传递与反应平台两方面作用;表征氧消耗过程的土壤 呼吸速率与硝化反应强度均与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并在空间上具有明显变化规律:土壤呼吸速率 前端最高,之后明显下降,在中部有所同升后继而下降;湿地中、后部硝化反应强度高于前部,中 间(400mm宽处)高于两侧。 最后,本文借鉴相关资料,建立了人工湿地氧传递与消耗过程概念模型、人工湿地需氧量理论 模型及人工湿地氧传递试验模型,结合模型,分析了氧的传递、消耗过程,对湿地植物释氧速率进 行了估算,并确定了湿地氧传递与消耗过程的影响参数。 关键词:潜流型人工湿地;氧;传递与消耗 东南人学博1:学位论文 inSubsurface on TransferandCharacteristics Oxygen Study FlowWetland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meofGraduate:YanLu Shi—he Supervisor:Prof.Wang Abstract attractwideattentionbecause Asanewadded constructedwetlands treatment,the

文档评论(0)

chengben0024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