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客观题前瞻预测(上).docVIP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客观题前瞻预测(上).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客观题前瞻预测(上).doc

以传统文化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客观题前瞻预测(上)   中国台湾大学入学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试卷(类似内地高考)非常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在这一点上两岸高考命题人似有“合流”的迹象。2014年高考北京卷、江苏卷、湖南卷、重庆卷等在语言表达和运用客观题板块,以诗词或对联为载体,以考查考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及语文素养为旨归。无论是江苏卷的遴选对仗句还是重庆卷的推断对联所写文学家,还是北京卷的以“月”为意象的组合考查还是湖南卷的诗句复位,都语文味十足,呈现出回归传统文化的趋势,应引起备考的高度关注。   对于某一考点,考生不仅要明了它以前和现在是如何考查的,更要洞悉它在将来可能会怎么考查。随着语音、字形、病句等考点在不少省份从“高考江湖”中“归隐”,师生该如何备考?笔者以为上世纪80年代以来,高考命题中那些以传统文化为载体曾经红极一时的亮点经典题型极易再度借助时代而被唤醒,同时,高校自主招生及台湾高考的一些相关题型也可资借鉴,师生在备考这类题型时要从北京、江苏等相关题型出发,见微知著,作理性思考和前瞻预测,方能做到有备无患。   那么,根据高考“稳中求变、推陈出新”的命题原则,除了针对训练已经出现的新题型,以诗词为载体的语言表达客观题还可能有哪些命题视角呢?笔者以为在针对性强化训练对仗的同时,不能胶柱鼓瑟――探寻成语或典故出处,推断对联所写人物,根据词的内容推断词牌或选填缺省内容,给打乱的绝句或律诗排序,根据诗句内容推断所写季节等,都应该成为备考的训练方向。本文就此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一、遴选对仗   对仗一般有:①工对。对仗工整严谨。如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② 宽对。词性相同,但不同类别的词语相对。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以“天”对“塞”是天文对地理;③借对。一个词有两个意义,诗人在诗中用的是甲义,但是同时借用它的乙义来与另一词相对。如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所以借来对数量词“几度”。 有时候不是借意义,而是借声音。借音多见于颜色对,例如借“篮”为“蓝”,借“皇”为“黄”,借“沧”为“苍”,借“珠”为“朱”,借“清”为“青”等。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以“沧”对“蓝”。④ 流水对,也叫串对。一句话分成两句话说,两句话是一个整体,从结构上是并列关系,从语法上却是承接、转折、因果、假设等关系。如杜甫《九日蓝田崔氏庄》:“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此为因果关系。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此为承接关系。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此为转折关系。目前高考考查的多是工对,但是在备考时要有所拓展,做到有备无患。   【示例1】下列诗句与“娟娟戏蝶过闲幔”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悠悠纵览环山里 B.片片轻鸥下急湍   C.寂寂平沙绝人烟 D.淼淼烟波皱雨轩   【示例2】下列各项中,填在空格处与上句对仗最工整的一项是( )   走进书房,抬头可见墙上挂着的横幅:友古今善士, 。翻阅书卷,书中的人物纷至沓来。沉浸于别人的世界比照自己,鞭策自己,你将会不断获取前进的动力。荷笔当锄,你的精神家园将种满稚嫩的庄稼,也许远离丰收的季节,但心里总装着一个秋天。   A.凝笔墨之香 B.聚天地精华 C.读中外奇书 D.落笔撼五岳   【解析】示例1 “娟娟”对“片片”,叠词相对;“戏蝶”对“轻鸥”名词相对,且都是定中结构;“过闲幔”对“下急湍”,都是动宾结构。其余对仗都不工整,故选B。示例2题目颇有新意,将对仗与连贯结合起来进行动态考查,“友古今善士”是动宾结构,首先排除D,再据内部结构排除A,再根据下文内容排除B,答案C。   二、意象探究   古典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结晶,而意象作为一个能含蓄凝练地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窗口,是诗歌不可或缺的优美元素,它是诗人内心的外化、物化,是体会诗人喜怒哀乐的重要参照。   【示例1】“桃花”常用来比喻美丽的女子,下列诗句中的桃花,不具有此意蕴的一项是( )   A.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B.桃花脸里汪汪泪,忍到更深枕上流   C.良人一夜出门宿,减却桃花一半红 D.桃花灼灼有光辉,无数成蹊点更飞   【示例2】下列诗句中所描绘的意象,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   C.花台欲暮春辞去,落花起作回风舞 D.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解析】示例1,D是写桃花盛开的景象,其它三项都是描写女子的容貌。示例2,A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梨花开”比喻白雪皑皑的景象;B出自元稹《南秦雪》,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