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景观格局变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县域景观格局变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

摘要 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系研究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性日益显 著。本文选取川西地形过渡带、地貌类型组合相对完整、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的名山 县为研究对象,运用RS和GIS做技术支撑,分析景观格局变化及其与土壤特性的关 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名山县为川西地形过渡带的典型农业县,景观类型以林地、水田和旱地为 1975~2005年,园地、居民及建设用地的面积呈现不断增加趋势,林地、水域不断减 少,旱地先增加后减小,水田先减少后增加。牧草地与水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不大。 其中园地变化速度最快,其次为居民及建设用地。1975~1999年名山县域大的斑块越 来越少,斑块数量越来越多;1999~2005年这种趋势有所减弱。 面积大幅减少,分布区域向海拔较高地区收缩。居民及建设用地在低丘区增长较快。 水田和旱地是中丘区的主要景观类型。早地在高丘区分布面积占首位;园地在低山区 分布面积增加。1999~2005年居民及建设用地继续增长,尤其在低丘区表现明显;低 丘和中丘区斑块总数减少,各景观要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形状指数和分维数降低; 高丘和低山区水田、旱地减少,园地面积增加。 (3)名山县低山丘陵区景观类型转变为茶园后,与林地、撂荒地相比,茶园土壤 各粒级含量变化规律不明显。茶园土壤pH低于4.5,在上坡位大于林地和撂荒地; 中坡位小于撂荒地,大于林地;下坡位均小于林地和撂荒地。有机质和全氮除在下坡 位略高于撂荒地外,其他坡位均小于撂荒地和林地;速效养分变化规律不显著。茶园 土壤肥力沿坡面变化明显,中坡位M值(.13.64%)低于上坡位用值(0)和下坡位Ⅳ值 (14.39%)。与撂荒地、林地相比,茶园的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剑值最低。茶园、撂荒 地、林地的凹值分别为0.56、1.11和2.73。 下坡位差异显著。水溶性有机碳(wsoc)中坡位最低,分别低于上坡位和下坡位的 OS 下坡位12.25%、18.83%。茶园KOS值在中坡位最大,和林地相比,茶园K 整个坡面均大于林地K 之间也呈显著正相关。茶园腐殖酸碳以松结态和紧结态为主,松结态腐殖酸碳含量占 TOC的比例及与紧结态的比值高于同坡位林地;紧结态腐殖酸碳含量及其占TOC比 例低于同坡位林地。茶园土壤松结态腐殖酸中HA和FA含量在各个坡位均小于林地; 紧结态腐殖酸中的HA和FA变化规律不明显,而HA/FA值均大于林地。 关键词:景观格局变化;上地利用;土壤肥力;土壤有机碳;名山县 II Abstract on anditsenvironmenteffect all rolein landscape important Studying patternchange play the ever thesisfocusedonthe correlation ale studyfield,andimportanceincreasing.The response tothe onthelanduse andthe factorsinterraintransition landscapepattern pattern driving relative beltofwestern iscombinationofthe Sichuan,MinshangCounty,which integrity landform economic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