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123 许多学者基于试验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的考虑,按桩体材料的性状、施工工艺和桩在复合地基的承载特性,对复合地基进行分类, 按成桩材料分类如下: 1、散体土类桩。如砂(砂石)桩、碎石桩等。 2、水泥土类桩。如水泥土搅拌桩、旋喷桩等。 3、混凝土类桩。如CFG桩、树根桩等。 第十章 地基处理 按桩体刚度的分类如下: (1)柔性桩。散体土类桩属于此类桩 (2)半刚性桩。如水泥土类桩。 (3)刚性桩。比如混凝土类桩。 第十章 地基处理 按桩体材料的性状,特别是桩体置换作用的大小,将复合地基分类如下: (1)散体桩复合地基。如砂桩、碎石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2)一般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石灰桩、水泥土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对一般粘结强度桩可以再细分为: 低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石灰桩复合地基。 中等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如旋喷桩、夯实水泥土桩为增强体的复合地基。 (3)高粘结强度桩复合地基。比如CFG桩复合地基。 第十章 地基处理 桩体粘结强度的变化,对复合地基的工作性状影响很大。按桩体材料粘结强度分类,有助于对复合地基个性的认识和系列化的研究。 第十章 地基处理 复合地基中的桩体为同一种材料的称为单一桩型复合地基。这类复合地基可以是桩径相同,而桩距和桩长不同。比如如图所示②、④土层为相对硬土层,考虑到复合地基中桩距既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的原则,当全部采用短桩方案时,承载力和变形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当全部采用长桩设计方案时,设计又过于保守。此是可以采用长、短桩相结合的复合地基方案。 第十章 地基处理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类型的桩组成的复合地基,称为多桩型复合地基。比如对于下图所示的可液化地基,设计当中,既要求消除土体的液化,又要求有很高的复合地基承载力。当用单一的振冲碎石桩或振动沉管挤密碎石桩加固地基,虽然可以消除液化,但是承载力达不到要求。此时,可采用碎石桩加振动沉管CFG桩多桩型复合地基方案,以达到既消除液化又大幅度提高承载力的目的。 第十章 地基处理 复合地基的形成条件 第十章 地基处理 1. 基础与桩之间不设置褥垫层 如右图所示,土层I为较软弱土层,土层II为坚硬土层,土层II的压缩模量远远大于土层I的压缩模量。图1中基础直接作用于桩和桩间土上,桩穿透土层I,桩端落在土层II上。由于桩段落在坚硬土层上,复合地基沉降主要由桩的压缩变形控制。通常桩的压缩模量远大于桩间土,其压缩变形很小。相应桩间土的变形很小,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很小,桩间土的承载能力很难发挥,荷载基本由桩承担。 第十章 地基处理 为了发挥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也可认为缩短桩长,使桩段落在土层I中,形成悬浮桩,如图2所示。此时,桩的沉降加大,桩间土的变形有所增加,其承载能力有所发挥,但即使如此,桩间土的承载能力也不能充分发挥,其受力特性和桩基础相类似。参照JGJ94-9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摩擦桩的桩间土承载能力发挥系数为0.11~0.48,显然,桩间土强度的发挥程度很低。因此,基础直接作用在桩和桩间土上,无论桩端是否落在好土层上,桩间土的承载能力都不能充分发挥。更重要的事,在后一种情况下,桩端落于土层I,端组效应大大削弱,导致复合地基的承载力显著降低,这又为不合理。 第十章 地基处理 如右图所示,基础与桩和桩间土之间设置一定厚度的散粒状材料组成的褥垫层,则受力情况与前面所讲得就有很大的不同。 在荷载的作用下,由于桩的模量远大于土的模量,桩间土表面变形大于桩顶变形,桩向褥垫层刺入,伴随着这一变化过程,粒状散体材料不断调整补充到桩间土表面上,基础通过褥垫层始终与桩间土保持接触,桩间土始终参与工作,桩间土承载能力可得以发挥。 第十章 地基处理 可见,基础下是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