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doc
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
摘 要:《阳湖居听书》引人入胜地描绘了老残在游历济南时听大鼓书艺人王小玉说书的情景,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本文将重点选取文中水仙祠一联进行分析,在考探其源的同时品味文章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
关键词:《明湖居听书》 水仙祠 联语
《明湖居听书》为清末小说家刘鹗所著谴责小说《老残游记》中的一个经典片段,长期以来入选中学语文课本,沿用至今。作者沾溉传统,富于底蕴,在极尽描摹中为读者展现了一幕让人心驰神往的艺术现场。然而,这篇文章所蕴含的精华远不单单止于此。如鲁迅称赞《老残游记》“叙景状物,时有可观”,《明湖居听书》里作者所呈现的大明湖胜景正是“可观”一词的极佳注解。那么,今且随刘鹗生花之笔,于大明湖畔举眼舒襟,移步换行,借其中水仙祠联语之精妙,来领略作者写作功力之深厚。
本文所指水仙祠楹语便是为后人所广为称道的“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这一联,其在教学识记中亦是重点。该联语出自《明湖居听书》一文中的如下段落:
绕着曲折的回廊,到了荷池东面,就是个圆门。圆门东边有三间旧房,有个破匾,上题“古水仙祠”四个字。祠前一副破旧对联,写的是“一盏寒泉荐秋菊,三更画船穿藕花”。过了水仙祠,仍旧上了船,荡到历下亭的后面。两边荷叶荷花将船夹住,那荷叶初枯,擦的船嗤嗤价响;那水鸟被人惊起,格格价飞;那已老的莲蓬,不断的绷到船窗里面来。老残随手摘了几个莲蓬,一面吃着,一面船已到了鹊华桥畔了。
对这十四字的楹联作初步的解读便可知,“一盏寒泉”暗喻泉城济南,说明了地点;“三更画船”托出泛舟游迹,说明了行为;“秋菊”和“藕花”则照应四时之景,说明了时间。泉城、泛舟、秋菊、藕花,作者可谓是写尽了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于是在这花香萦绕的泉城之中,落寞孤单的古水仙祠因此联语而焕发风采,融入了美不胜收的明湖景致之中。
到此,一切似乎便可随渐远的游船而去。但纵使船过水无痕,这样一幅神秘的楹联总还是会掀起心头的一阵涟漪。它在所言景致之外,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涵义?它究竟是何人所写,又有何特别的典故?这些问题都十分值得探讨。
通过进一步的检阅资料,我们不难发现,这幅联语使用的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一种创作手法,谓之集句,即从古人诗词文章中的剪辑匹配出上下两句。好的集句作品,既能合时应景,又自有渊瀚,同时出句对句,承接稳妥巧妙,仿佛一手写出。而这样的绝妙联语,不仅能反映出集者的文心巧慧,同时也能体现其淹通书史、博览群籍的功夫。故在诗词大行其道的年代,集句成联这种文学形式在文人中间一直风行不辍。
回头再看水仙祠的这一联,其集者恐怕从作者行文之中已无从稽考。但上下两句却是出之有据,值得进行一番正本清源的工作。
“一盏寒泉荐秋菊”这一句出自北宋诗人苏轼的《书林逋诗后》,全诗这样写道:
吴侬生长湖山曲,呼吸湖光饮山渌。不论世外隐君子,佣儿贩妇皆冰玉。先生可是绝俗人,神清骨冷无由俗。我不识君曾梦见,瞳子了然光可烛。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诗如东野不言寒,书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节已难继,将死微言犹可录。自言不作封禅书,更肯悲吟白头曲。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盏寒泉荐秋菊。(原注:杭州西湖有水仙王祠。)
林逋是北宋初年著名的诗人,他志向高洁,不肯与流俗同污,隐居在西湖,过着“梅妻鹤子”的生活。他的名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堪称咏梅的绝唱,不仅将梅花的卓姿奇气描写得脱俗隽丽,同时也寄托了他自己如梅花般隐逸的情怀。苏轼曾经两次任职杭州,第一次是在北宋熙宁四年(1071),调任杭州通判(一州的副长官);第二次是在元?v四年(1089),担任知州。在任职期间,苏轼施行了许多惠民的政策,特别是对西湖的治理,更是立下了很大的功劳――苏堤便是利用湖中淤泥所筑。到任杭州,是苏轼一生中重要一段经历。西湖美景让他流连忘返,“淡妆浓抹总相宜”,他把西湖比做西施,洋溢着曼妙的姿容。而这里的乡贤林逋,更是为他所仰慕,在读过林逋所遗的诗篇后,他不禁挥笔写道“遗篇妙字处处有,步绕西湖看不足”。林逋去世后,杭州士民自发纪念这位高风亮节的诗人,所以便有了苏轼诗中的:“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清代刊刻的《试古堂书画汇考》中记录了明代文学家王世贞鉴赏《书和靖林处士诗后帖》的跋语,其中提到:
始,钱唐人即孤山故庐以祀和靖,游者病其湫隘。因长公诗后有:“我笑吴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遂徙置白香山祠与长公配,迨于今香火不绝。
《浙江通志》里记载道:
三贤堂祀白苏林三公,三桥曰望山,斜对西岸。四桥水曰花港,旧有雪江草堂,四桥曰压堤,对西岸第三桥,旧有崇真道院,石台笼灯以照夜船,有水仙王庙,一名龙王祠,以乐天、和靖、子瞻附祀,两庑井曰荐菊取苏诗“一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建标152-2017 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 建标.docx VIP
- 严重腹部创伤院内救治专家共识(2024).pptx VIP
- 牟乃夏ArcEngine教程-第7章 矢量数据空间分析.ppt VIP
-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2025版)》.docx VIP
- 设备采购供货安装投标方案.docx VIP
- 探究大数据下财务会计转型管理会计.docx
- 统编版一升二语文暑假衔接课 专题07 仿写句子 讲义+试题(含答案).docx VIP
- 2025云南建投供水投资有限公司社会招聘2人考试参考试题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南京市优质结构创建相关要求.pdf VIP
- 小学数学“国培计划”优秀个人成长案例推荐表6篇汇编.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