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也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doc

也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摘 要: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是学生参加应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古人在作诗时都是字斟句酌,因此在教授古诗词鉴赏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当的鉴赏方法,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带入诗人的世界。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高考中常常涉及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即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关键词: 高中语文 古诗歌 鉴赏方法   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的“必修课程”部分中指出:能感受形象,品位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近年来,高考对古代诗歌考查的要求是:(1)鉴赏其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其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不难看出,高考和新课标在古诗歌鉴赏这一点上,其要求基本是一致的。古诗词到底该怎样鉴赏呢?   一、捕捉信息,读懂诗意   捕捉信息、读懂诗意是鉴赏古诗词的第一步,当我们拿到一首古诗词时,首先要掌握大概信息。要掌握古诗词的大概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标题、作者和注释。   1.看标题   对于一首好诗或者好词来说,标题是其“眼睛”,在鉴赏古诗词的时候,首先要看古诗词的题目。有的古诗词的题目直接揭示了和古诗词有关的季节或时令;有的直接点出了古诗词所要赞颂的对象;有的直接写出了故事事件等。   比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的“幽”一字就是全诗的“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关键。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体现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依然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   2.想作者   了解作者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之一,作者的生平、作者经历、作者的思想和作者的创作风格,都会影响作品的思想感情。其实了解作者实际上是从知人论世的角度看文本,然后走进作者,走进古诗词。比如:在2014年新课标卷2中有这样一道诗词鉴赏试题(在此处只选取一题):   含山店梦觉作   [唐]韦庄①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注释①:韦庄(约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人(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曾流离吴越等地。   问题:韦庄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感情的?请简要分析。(5分)   本题中虽然在注释中对韦庄做了大致的介绍,但是不全面。要把此题做好,可以结合修教材中出现过韦庄的《菩萨蛮》,再了解他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他生活在唐王朝由衰弱到灭亡,直到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混乱时期。在文学创作上,他面对天地翻覆的社会巨变,冷静而深入地思考,效法杜甫,写下了不少焦虑时难的诗篇。这样我们可以全面结合作者的生平解决试卷中的问题。   3.读注释   读懂注释,利用好注释,就能从一个点或一个面上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比如在2014年北京语文高考试卷中出现了这样一道诗词鉴赏的题目:   奉陪郑驸马韦曲①   杜 甫   韦曲花无赖,家家恼煞人。绿樽须尽日,白发好禁②春。   石角钩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时占丛竹,头戴小乌巾。   注释:①韦曲:唐代长安游览胜地。杜甫作此诗时,求仕于长安而未果;②禁:消瘦。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首句和辛弃疾的“最喜小儿无赖”,两处“无赖”都传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B.三四句意谓韦曲的满眼春色,让自感老去的诗人也觉得应借酒释怀,享受春光。   C.五六句通过“石角钩衣”、“藤梢刺眼”的细致描写,状写韦曲春去夏来的美景。   D.此诗运用了“反言”,如“恼煞人”,实际是爱煞人,正话反说,有相反相成之趣。   ②诗家常借“韦曲”寓兴亡之感。下列诗句寓有兴亡之感的两项是(4分)   A.杜甫诗中韦曲花,至今无赖尚家家。(唐?罗隐《寄南城韦逸人》)   B.当年燕子知何址,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宋?张炎《高阳台》)   C.莫夸韦曲花无赖,独擅终南雨后青。(元?虞集《题南野亭》)   D.花气上林春浩渺,酒香韦曲晚氤氲。(明?胡应麟《寄朱可大进士》)   E.韦曲杜陵文物尽,眼中多少可儿坟。(清(此当作明,出题人有误)?王象巽《游曲江》)   ③前人引《南史》注诗中“小乌巾”:“刘岩隐逸不仕,常著缁衣小乌巾。”结合这一注解,谈谈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本试题难度系数不高,在高考语文试卷中属于中等难度题。不难发现,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