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9,42(5):1582-1589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09.05.010
D1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在青花菜叶片
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
1,3 1 2 2
颉敏华 ,张继澍 ,郁继华 ,颉建明
1 2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命学院,陕西杨凌 712100 ;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 730070 ;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兰州 730070 )
摘要:【目的】明确青花菜叶片的光抑制特性和主要光破坏防御机制,为青花菜高产高效栽培和选育光破坏
防御能力强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抑制剂法和叶绿素荧光测定技术,研究 D1 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
在青花菜叶片强光破坏防御中的作用。【结果】1 800μmol·m-2 -1
·s 强光下胁迫1~4 h,或夏季晴天中午强光高温下,
青花菜叶片的最大光能转化效率 Fv/Fm 降低,初始荧光 Fo 升高;暗中恢复 5 h 或下午光强减弱后,Fv/Fm 和 Fo
均可恢复。硫酸链霉素(SM)或二硫苏糖醇(DTT)处理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 Fv/Fm、光化学猝灭系数(qP)、
开放的 PSⅡ有效光能转化效率(F’v/F’m)和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的下降幅度增大,SM 处理的下降幅度大
于DTT处理。强光处理4 h 后再暗恢复12 h的青花菜叶片在1 000μmol·m-2 -1
·s 光强下进行荧光诱导,诱导结束时
SM处理的ΦPSⅡ和F’v/F’m分别较CK降低85.71%和80.31%,DTT处理的分别较CK降低22.45%和11.48%。【结论】
青花菜叶片具有完善的光破坏防御机制,抑制 D1 蛋白周转和叶黄素循环,均可使强光下青花菜叶片的 PSⅡ反应
中心遭受破坏,抑制 D1 蛋白周转的破坏程度大于抑制叶黄素循环;D1 蛋白周转在青花菜叶片光破坏防御中的作
用大于叶黄素循环。
关键词:青花菜;强光;D1蛋白周转;叶黄素循环;SM;DTT
The Role of D1 Protein Turnover and Xanthophylls Cycle
in Protecting Photosynthetic Apparatus of Broccoli Leaves
Against Photodamage
1,3 1 2 2
XIE Min-hua , ZHANG Ji-shu ,YU Ji-hua , XIE Jian-ming
1 2
(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Northwest Agricultu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红肉脐橙’八氢番茄红素合成酶基因的克隆与原核表达.pdf
- ‘美人酥’和‘云红梨1号’红皮砂梨果实的着色生理.pdf
- ‘星都1号’和‘星都2号’草莓及其亲本果实挥发性物质的分析.pdf
- 1BL_1RS小麦的分子和细胞学鉴定及黏类CMS育性恢复区域分布的分析.pdf
- 2D-DIGE技术研究自交不亲和杏品种‘新世纪’花柱表达蛋白.pdf
- 3个紫花苜蓿乙烯应答因子基因的克隆与分析.pdf
- 3种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育性遗传的比较.pdf
- 3种甜樱桃病毒PNRSV、PDV及LChV-2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应用.pdf
- 3种土壤对水溶性有机物的吸附和解吸研究.pdf
- 4种旱作谷类作物根系发育规律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