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05, 38(3):576-581
Scientia Agriultura Sinica
两种硅化物对甜瓜白粉病的抑制机理研究
1,2 2 3 4 1
郭玉蓉 ,赵 桦 ,陈德蓉 ,刘 磊 ,毕 阳
1 2
( 甘肃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兰州 730070 ; 陕西理工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汉中 723000 ;
3 4
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兰州 730070 ;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兰州 730070)
摘要:以玉金香甜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硅化物对白粉病的抑制机理。结果表明,2 种硅化物处理均能显
著降低甜瓜幼苗白粉病的严重度,以硅酸钠降低的幅度最大。经 20 mmol·L-1 硅酸钠处理后和接种白粉菌后,甜瓜
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GLU活性也于硅酸钠处理后120 h 和接种白粉菌后120 h,显著高于对照。经SEM-EDX 分
析显示硅酸钠处理,其硅在叶面气孔和表皮层沉积明显提高。纳米氧化硅处理对 POD 酶活性没有明显影响,但硅
的沉积特点与硅酸钠处理相似。
关键词:甜瓜;白粉病;硅化物;硅分布;过氧化物酶;β-1,3 葡聚糖酶
Inhibitory Mechanisms of Two Silicon Compounds on
Mildew Powder of Melon
1,2 2 3 4 1
GUO Yu-rong , ZHAO Hua , CHEN De-rong , LIU Lei , BI Yang
1 2
(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Shaanxi
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 3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4 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Lanzhou 730070 )
Abstract: The seedlings of Melon Yujinxiang were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and inhibitory mechanism of silicon compounds on
mildew powde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everity of mildew powder of melon seedling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treatments with
two silicon compounds. Sodium silicate was more effect on mildew powder than nanosized silicon. Sodium silicate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结构基因座分析中国蒙古羊系统内部分不同生态型绵羊品种遗传分化关系及距离隔离机制.pdf
- 利用类番茄茄LA2951渐渗系群体鉴定番茄抗晚疫病QTL.pdf
- 利用农垦58衍生系研究浙江省晚粳产量和植株形态的改良.pdf
- 利用全基因组SNP芯片分析油菜遗传距离与杂种优势的关系.pdf
- 利用弱毒株交叉保护技术防治甜橙茎陷点型衰退病.pdf
- 利用三倍体胚乳遗传模型定位爆裂玉米膨爆特性QTL.pdf
- 利用生物反应器和Vero细胞培养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研究.pdf
- 利用水稻C0t-1 DNA和基因组DNA对栽培稻、药用野生稻和疣粒野生稻基因组的比较分析.pdf
- 利用水稻品种多样性控制稻瘟病研究.pdf
- 利用微卫星多态性揭示酿酒酵母菌株遗传多样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