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4,47(12):2326-2334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4.12.005
磷酸二铵对大豆超高产品种养分吸收与利用的影响
1 1 1 1 2 2 1
赵玉昆 ,张惠君 ,敖 雪 ,王海英 ,王文斌 ,宋书宏 ,谢甫绨
1 2
(沈阳农业大学农学院,沈阳110866;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所,沈阳110161)
摘要:【目的】探索超高产大豆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利用规律,及其与普通品种养分吸收利用的特异性。
【方法】于2011 和2012 年,通过盆栽试验研究超高产品种辽豆14、中黄35 与普通品种辽豆11 在不同磷酸二铵
施肥水平下,植株体内的氮、磷、钾养分含量和吸收积累规律。本试验采用品种、施肥量完全随机试验设计,以
-1 -1 -1
磷酸二铵苗期施入,施肥量设 5 个水平,分别为:F0:0 mg·kg 干土;F50:50 mg·kg 干土;F100:100 mg·kg
-1 -1
干土;F150:150 mg·kg 干土;F200:200 mg·kg 干土。在大豆的苗期(V3 )、开花期(R2 )、鼓粒中期(R6 )、鼓
粒末期(R7 )和成熟期(R8 )对各处理选取3 盆生长一致的植株混合取样,精细冲根。按器官分开后,在 105℃
下杀青30 min,80℃下烘干至恒重,测定干物质重量。留小样粉碎后,用浓H SO -H O 法消煮,消煮液中的氮用凯
2 4 2 2
氏定氮仪(KN520 )测定,磷用钼酸铵比色法测定(UV-2450 ),钾用火焰光度计(PEAA800 )测定。干物质量乘以
N、P、K 百分含量为 N、P、K 积累量;由籽粒中养分含量与单株养分积累量的比值计算得养分收获指数;由单株
养分积累量和单株籽粒产量计算得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结果】大豆植株的氮、磷、钾养分积累与
利用在品种间差异显著。超高产大豆从出苗到成熟需要积累较多的养分,其地上部和根部氮、磷积累量除苗期外
均显著高于普通品种,鼓粒中期的根部钾素积累量显著高于普通品种。超高产大豆具有较强的养分转运能力,其
氮、磷、钾收获指数显著高于普通品种。同时,超高产大豆的养分利用效率较高,超高产大豆生产单位重量籽粒
所需的养分数量显著低于普通品种。施肥对大豆植株的养分积累、转运与利用有显著影响。在各生育时期,施肥
处理的大豆植株对氮、磷、钾的吸收,养分收获指数及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养分数量均显著高于对照,且均
有随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其中,氮和磷的积累量、钾素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
-1
量,无论超高产品种还是普通品种均在最高施肥水平(200 mg·kg 干土)下达到最大,超高产品种生产单位重量
籽粒所需的氮、磷养分数量较普通品种的增加量少;而钾素积累量、氮和磷的收获指数、生产单位重量籽粒所需
的钾素数量在超过一定施肥量后反而有所降低,超高产品种较普通品种的降低幅度小。【结论】超高产品种比普通
品种有更强的养分吸收转运能力和更高的养分利用效率。施肥显著增强大豆对氮、磷、钾的吸收和转运能力,却
降低了养分利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远缘杂交创造核果类果树新种质的研究 I.不同处理对核果类果树远缘杂交亲和性的效应研究.pdf
- 利用中国秋大豆(Glycine max(L.) Merr)筛选SSR核心位点的研究.pdf
- 利用最小限制水分范围评价短期免耕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pdf
- 荔枝果皮花青苷合成与相关酶的关系研究.pdf
- 荔枝果肉酚类物质大孔树脂分离纯化工艺优化.pdf
- 连翘酯苷对鸡IFN-α和JAK-STAT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的影响.pdf
- 连续5年施用氮肥和羊粪的内蒙古羊草(Leymus chinensis) 草原土壤颗粒状有机质特征.pdf
-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pdf
- 连作温室夏季不同利用模式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环境影响.pdf
- 莲藕根状茎膨大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pdf
- 磷酸二铵对单混种植条件下超高产大豆养分吸收和利用的影响.pdf
- 磷转运蛋白基因TaPHT2;1在染色体上定位 及对小麦磷素吸收和利用效率的影响.pdf
- 留茬高度与刈割时期对墨西哥玉米再生性能的影响.pdf
- 硫胺素和硫水平对山羊人工瘤胃代谢和微生物菌群的影响.pdf
- 硫酸多粘菌素E注射液及其药物动力学研究.pdf
- 硫酸头孢喹肟子宫注入剂对奶牛的安全性研究.pdf
- 硫氧还蛋白相互作用蛋白与卵母细胞葡萄糖代谢关系的研究进展.pdf
- 瘤胃尿素转运与代谢调控研究进展.pdf
- 瘤胃微生物不同区系的硝态氮还原、甲烷产生和发酵参数比较.pdf
- 六倍体小麦(AABBDD)及其近缘种属野生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叶绿体SSR遗传差异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