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农业科学 2012,45(9): 1741-1749
Scientia Agricultura Sinica doi: 10.3864/j.issn.0578-1752.2012.09.009
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1,2,3 1,3 2 1 1 1
武 际 ,郭熙盛 ,鲁剑巍 ,王允青 ,张晓玲 ,许征宇
1 2 3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合肥 230031 ; 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武汉430070 ; 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合肥 230031 )
摘要:【目的】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8—2010 年研究了水旱轮作制下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
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连续秸秆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0—5 cm、5—15 cm 和15—25 cm 土层土
+ - + -
壤NH -N、NO -N 含量,并且随着秸秆覆盖还田年限的延长和用量的提高,3 个土层土壤的NH -N、NO -N 含量的
4 3 4 3
+ -
增幅也随之增加。第5 季水稻收获后,秸秆覆盖处理NH -N、NO -N 含量的增幅分别达到了18.83%—36.70%和12.04%
4 3
+ - -
—37.70%。秸秆覆盖还田使水稻生育前期土壤NH -N、NO -N 含量降低,有利于减少NO -N 的淋失。而后期氮素得
4 3 3
到释放满足作物生殖生长的需要,则有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秸秆覆盖还田后,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其中旱季作
物(小麦、油菜)的增产效应要高于水稻,并且作物的增产幅度随着秸秆还田年限和用量的增加而提高。起主要
作用的产量构成因素是小麦、水稻的有效穗数以及油菜单株角果数和每角粒数。【结论】连续秸秆覆盖还田促进了
土壤无机氮的供应,从而提高了作物产量。
关键词:连续秸秆覆盖;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产量
Effects of Continuous Straw Mulching on Supply Characteristic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Crop Yields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利用SSR标记研究玉米自交系的遗传变异.pdf
- 利用STS标记检测CIMMYT小麦品种(系)中Lr34_Yr18、Rht-B1b和Rht-D1b基因的分布.pdf
- 利用表型和SSR标记分析河南省玉米地方品种的遗传多样性.pdf
- 利用产量功能基因标记分析三系杂交水稻亲本的遗传多样性.pdf
- 利用大白菜×芜菁F2群体定位抗根肿病QTL及上位性互作分析.pdf
-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抽穗期QTL.pdf
- 利用单片段代换系定位水稻粒形QTL.pdf
- 利用分子标记解析小麦新种质YW243的抗锈病基因.pdf
- 利用高代回交导入系定位水、旱条件下影响水稻根系及产量的QTL.pdf
- 利用高光谱法估测稻穗稻谷的粗蛋白质和粗淀粉含量.pdf
- 连作温室夏季不同利用模式对黄瓜产量及土壤环境影响.pdf
- 莲藕根状茎膨大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pdf
- 莲藕膨大过程中淀粉合成相关酶的活性变化及其与淀粉积累的关系.pdf
- 镰刀菌酸毒素对西瓜幼苗根细胞跨膜电位及叶细胞有关抗逆酶的抑制.pdf
- 两大优势产区‘红富士’苹果园土壤和叶片营养诊断研究.pdf
- 两个不同类型薄皮甜瓜品种成熟特性、香气成分及其相关酶活性分析.pdf
- 两个苹果乙烯反应因子MdAP2D4与MdAP2D19的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pdf
- 两个强优势多倍体籼粳亚种杂交稻生长习性研究.pdf
- 两个切花月季品种花朵开放和衰老对乙烯的反应及其与内肽酶的关联.pdf
- 两个小麦LEA基因的特征及其对非生物胁迫的响应.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