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庄子美学浸润的《赤壁赋》.doc
论庄子美学浸润的《赤壁赋》
内容摘要:庄子美学是一种艺术化的人生观,对后世影响深远。在《赤壁赋》中,无论是崇尚自然的逍遥游,还是通过对宇宙和人生思考实现的领悟齐物论的境界,都是庄子美学对《赤壁赋》影响的体现。除此之外,《庄子》中的语言特色及其组织形式对《赤壁赋》也有影响。
关键词:庄子美学 浸润 《赤壁赋》
《庄子》成书于动乱之间,战国中期的社会现实动荡而严酷。人们不仅要忍受诸侯割据而带来的混乱和恐慌,还要在饥饿与寒冷中艰难度日,人生在此时变得异常艰辛而可怖。《庄子》一书虽然也有讽刺和嘲弄,如《应帝王》篇中用混沌经过七天开了七窍而死亡的故事来暗讽当时社会不顺应自然的悲惨现状,并且以此来表达自己崇尚自然、支持无为的观点。但是全书更多想传达的是庄子本人,希望通过某种精神修养来实现内心的虚静和平和,从而可以从容应对这个悲惨而残酷的世界。《庄子》中的《逍遥游》、《齐物论》等篇章对后世影响深远,尤其是浸润了后世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世界,让他们在儒家思想之外,在内心低谷和彷徨时有所依傍。
中国古代,文学自觉是魏晋时期才开始,美学更是近代舶来的概念。但是庄子美学,庄子的美学,并不是以文学或者艺术为对象,而是以人生为出发点,以走向审美来解决人生问题。“庄子绝不曾像现代的美学家那样,把美、把艺术,当作一个追求的对象而加以忌索、体认,因而指出艺术精神是什么。庄子只是顺着在大动乱时代人们所受得像桎梏、倒悬一样的痛苦中,要求得到自由解放,而这种自由解放,不可能求之于现世;也不能如宗教家的廉价的构想,求之于天上、未来,而只能是求之于自己的心。”[1]与其说是庄子美学,毋宁说是庄子的艺术化人生观。庄子的这种在逆境中或者说是在困境中的人生观,可以持久给人提供精神动力,因为庄子美学中最强调的就是通过一定的修养达到虚静,实现精神的自由。
在《庄子?人间世》中,有这样的文字:“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2]在这里,庄子认为,用耳朵听和用心听都是不够的,要用气去听。气因为没有物质的干扰,所以更利于实现不受宇宙万物束缚的自由的境界。同时,在《大宗师》中,有“颜回曰:‘坠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3]这样的语句,此处更是强调去除因为身体、知识等外物造成的阻碍和不自然,期以实现万境皆空,“旷然与变化为体而无不通”[4]最终能够理解“道”的内涵。
庄子在书中传达的关键便是希望通过“心斋”和“坐忘”来实现精神自由。“心斋”是一种内心与外界的对话,是内心倾听外界,尤其是自然的声音,从而可以实现“坐忘”,忘却自身的物质性,可以与外物融为一体,融入自然之中,从自身实现“齐物”。庄子的这一观点需要极大的修养,需要长期而持久的历练,就像鹏可以抟扶摇而上和神人可以吸风饮露应该也不是一两天之功。虽然最终可以达到理想状态的人不在多数,但是《庄子》对后世,尤其是对后世文人心态、性格的形成以及创作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且意义重大的。
受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绝大多数读书人和士大夫阶层,在其最初时刻,年轻之时,都有着很浓重的家国情怀,积极入世的思想。希望得到君主的器重,做于社稷有功之事,在仕途上有所成就,也可以兴旺家族,福泽后代。此时,常常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支配其行为。但是一旦奸臣小人当道、君主有所蒙蔽或者自身遭遇不幸处于低谷,老庄思想便会成为舒缓情绪的良药,让士人心境开阔、旷达。因为科举、文化等原因,士人是朝中官员,同时也常常是文人骚客,有些人此时便会书写诗词以作排遣。本文就试图通过苏轼黄州期间创作的《赤壁赋》来看庄子美学对其影响。本文将以《前赤壁赋》为主,《后赤壁赋》也会有所提及。需要补充说明的是,上文内容并不适用于所有士人,并非所有人的创作都会与庄子有关,也并非低谷沉寂时的创作定会与庄子相关。
庄子美学对文人的影响不少,或在绘画方面,或在文学创作方面。以苏轼的《赤壁赋》为例,庄子美学的内涵对苏轼的创作心态产生影响并且苏轼通过文本创造重新阐发了其中的意义。除此之外,《庄子》文本本身,其文风特点、语言特色等形式特色也对苏轼创作有所影响。
《庄子》对苏轼的影响并非只见于两者文本之间,没有依据。据记载,苏轼在少年时代读《庄子》时,就叹息曰:“吾昔有见于中,口未能言。今见《庄子》,得吾心矣。”[5]苏轼的《赤壁赋》创作于元丰五年,乌台诗案后被贬谪黄州当团练副使的时候。虽然在创作的时候,苏轼已经意识到那里的赤壁并非当日三国赤壁之战所在的赤壁。那里原叫“赤鼻山”,只因为和“赤壁”谐音,而也被唤作“赤壁”。但是因为苏轼贬谪的感怀之情浓重,便将错就错,一发幽古之思与人世感慨。
庄子美学对苏轼《赤壁赋》的影响首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