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问题讨论bei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沟油事件 暗淡浑浊、略呈红色的膏状物 过滤 加热 沉淀 分离 食用油 地沟油上餐桌不是一两天 地沟油事件 造假“阿胶”事件 按照药典明确规定,阿胶应用驴皮来做成,用杂皮做的“阿胶”属于假胶。然而市场上却存在大量用马皮、牛皮做的“阿胶”。阿胶是补药,有补血止血功效,如果服了马皮做的“阿胶”效果却恰恰相反,极有可能闹出人命,严重威胁消费者健康。大量阿胶用牛皮、马皮等杂皮熬制,让人触目惊心。 造假“阿胶”事件 市面上的阿胶产品目前分为三大类: 药品类阿胶:市面上约有1/3的产品,是使用工业下脚料 等原料制成的劣胶。 保健食品的原料:原则上得从生产阿胶的药厂购买。 阿胶的普通食品:这是最厉害的。市面上九成以上的产品 都使用劣质阿胶,甚至根本不含阿胶。 美国药典委员会(United States Pharmacopeial Convention,简称 USP)食品造假数据库中新增了近800项食品造假案例,提供了有关当今的食品供应中容易涉及成分造假的食品的最新信息。该数据库的第一个版本收录了1980年至2010年公布的1300项食品造假案例。新增案例使该数据库的食品造假案例总数量增加了60%,其中大多数为2011年至2012年在学术期刊和一般媒体上发布的新信息。 从“三鹿奶粉”事件曝出中国食品安全“质量门”之后,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如“瘦肉精”、“吊白块”等,一次又一次拷问着食品生产者的良知,也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 。 我国食品造假问题的特点 食品造假问题产生的原因 1.根本原因: 监管不力 食品安全监管的法规体系不健全; 食品标准体系不健全; 食品安全检测体系不健全; 监管主体不合格、地方政府的 利益行为及地方保护主义、监 督机制和责任追究机制不合理等。 各级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对造假食品窝点,到有了危害的时候才进行打击,不能防患于“萌芽”。 食品造假问题产生的原因 食品生产经营者是食品造假问题的第一责任者,对食品造假问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如果食品安全监管者的道德品质低下,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食品造假制造者姑息纵容,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不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嚣张气焰,成为食品安全事件的推手。 我国食品造假问题的原因 2、法律对违法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惩罚力度小 1995年10月30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对违法经营者的处罚最高为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 2007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向社会公布的《食品安全法草案》中规定,“构成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或者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的”,除了可能追究刑责之外,“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食品原料等,货值金额不足1万元的,并处10万元罚款;货值金额1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10倍以上20倍以下罚款”。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刚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食品添加剂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 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 我国食品造假问题的原因 凭借法律治理食品造假问题,只有在食品生产者触犯法律时,法律的强制力和神圣性才得到有效发挥和有力彰显。 法律的以力服人,对于犯罪者而言,是对其违法行为的惩罚,对于可能存在违法动机而尚未实施者来说,法律的惩处会产生一种震慑,但这种震慑很难触及食品生产经营者的心灵深处,而仅仅是对违法成本的精于计算。一旦面临巨大的利益诱惑,这种震慑很可能被缺少良知者凌越,他们会伺机找寻法律的漏洞,铤而走险。 我国食品造假问题的原因 3.消费者对食品造假的认识停留在比较肤浅的层面。假冒伪劣食品不 仅关系到个人的健康和利益的得失,而且关系到社会和国家发展 消费者缺乏购买安全食品的常识; 消费者在购买便宜食品、特价食品、无质量保证食品时,总是抱着侥幸心理; 消费者缺乏科学食用食物的常识。 我国食品造假问题的原因 4.从生产者角度来讲,利润空间大、造假成本低,巨大的 利益让生产经营者诚信丧失,铤而走险。 在2008 年“三聚氰胺”事件中,中国最大的几家奶品企业均出现了问题,表面上是原材料收购部门对原料的把关出了问题。但在关于“三聚氰胺”事件的各类跟踪报道中,各地的乳品小企业出现质量问题的情况较少,这些小企业也同样面临原奶造假的问题,但他们在原料检验时,依靠国产较低档的检验设备就把问题原奶挡在厂门外,相反,蒙牛、伊利、三鹿、光明等大企业用的是进口的先进设备,却没有将问题原奶检测出来,这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这些大企业的员工在诚信上出了问题。 我国食品造假问题的原因 正如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引用英国政论家托·约·登宁的话所批判指出的那样:

文档评论(0)

lov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