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doc

中学数学教材的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8-0210-02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课程,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这一视角来关注数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数学是一种文化”。每一学科都有它的历史,数学也不例外。 数学的过去融合在现在与未来之中,所以一套教材要返璞归真的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就必须融入一些数学史料和简略的数学史知识,以便学生开拓视野,启发思维,增加学习兴趣,这也使得在推进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甚是实验教材的数学史的内容和分布选的十分必要,正基于此,本文由于时间有限,就对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勾股定理”一章数学史编排模式进行做一个比较研究,抛砖引玉,以便大家对数学实验教材中的数学史部分有更多的关注和重视。通过的比较发现:两版本教材在数学史的设计上各具特色,都力求通过多种方式出现数学史,北师大版比人教版在此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人教版更关注学生的情感;反思发现两版本教材在数学史融入教学中的弱点:缺乏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数学史的运用过于浅显。   关键词:数学史 勾股定理 教材 比较研究   1、引言   数学史的教育价值以为大多数学者所承认,并越来越得到国内外数学教育界的重视。张奠宙先生曾经指出:在数学教育中,特别是中学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数学史知识是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也明确提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数学是积累的科学,它的发展并不合逻辑,数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与我们学校里的教科书很不一致。根据历史发生原理,学生对数学的理解与数学本身的发展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一套好的教材若要返璞归真地反映知识的来龙去脉、思想方法的深刻、内涵以及科学文化的进步,就必须融入一些简略的数学史以启发思维、开阔视野、激发兴趣。这就使得在教材的修订与编写过程中,合理设计数学史内容及其编排方式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初中数学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北师大版”)中勾股定理一章的数学史进行比较分析。   2、调查与分析   本文首先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下册)》和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八年级上册)》勾股定理一章中的数学史进行了统计,具体见下表。   从上表可以看出,在勾股定理这一章中两版本初中数学教材都呈现了大量的相关史料,但在数学史的呈现方式和选材上,又各有侧重点。据上表,两版本教材在本章各出现数学史14处、13处,主要分布在正文、习题、专题和阅读材料中。(在人教版中是以“阅读与思考”呈现相关数学史料的,而北师大版则以“读一读”这一栏目呈现史料,为统一起见,统称阅读材料;这里的“专题”多是指在有关知识内容旁边以框架的形式将某些内容作简短介绍。)此外,北师大版第一节(探索勾股定理)和第三节(蚂蚁这样走最近)的引入是在历史名题“折竹抵地”和“蜘蛛与苍蝇”问题的基础上改编的,虽然表面文字上看不出历史的影子,但是我们在统计时仍把这两处归为数学史料。   2.1 勾股定理证明的教材编排   2.1.1教材中对勾股定理的证明的设计模式   在正文中对勾股定理的证明上,两版本教材采取了不一样的处理形式。人教版在出示赵爽弦图后,结合三组图对弦图的证明做了详尽的解释,直至得出最终答案:。而北师大版在正文两处分别呈现了弦图的两种证法以及对青朱出入图证法(无字证明)的解释。与人教版不同的是,北师大版在这两处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如在弦图证明时,不像人教版那样对弦图证明进行一步一步的解释,而是简洁的介绍了用弦图证明的“割补”思路,最后以“这里所有三角形和正方形的面积都能够求出,相信同学们可以比较容易地验证勾股定理了”这句话结束,接下来的工作是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经过计算很容易就验证了定理的正确性。在介绍“青朱出入图”证法时,通过“你能将两个小正方形中多出的部分剪下正好补到大正方形上去吗?”设问,水到渠成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嘴操作。在这之后还设计了“做一做”栏目,共4问,前三问主要是让学生亲身经历拼“青朱出入图”这一过程,这样留给学生更多的是动手操作的机会;而最后一问 “利用五巧板,你还能通过怎样的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与同伴交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还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有利于学生从多方、多角度思考问题;此外,学生在交流各自观点的同时,不仅丰富了自身思维,看到自己与他人思路的区别,还有利于表达能力的发展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