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锅汤料里加罂粟法不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火锅汤料里加罂粟法不容.doc

火锅汤料里加罂粟法不容   2013年3月13日,江苏省宿迁市法院判决了该市首例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刑事案件,火锅店店老板和厨师均获刑,因为他们在火锅汤料里加了罂粟粉。   我第一次见到案件的第一被告人“湘鹅庄”汤锅料理店老板汪云时,她正来办理继续取保候审手续。她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精明、干练。见到我们,她有些不安和恐慌,焦急中还不忘向我们打听第二被告人邵国的情况,能看出她对这位厨师长有几分愧疚。   都是利益惹的祸   33岁的汪云是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人,一个15岁孩子的母亲,初中毕业后曾在新疆库尔勒做过生意。25岁的邵国是新疆人,初中毕业,于2006年到库尔勒“湘鹅庄”汤锅料理旗舰店学厨。2009年,汪云和丈夫在宿迁开了一家“湘鹅庄”汤锅料理加盟店。同年,邵国被派到宿迁的加盟店任厨师长。   苏北的冬天,火锅很受当地人欢迎。早年,汪云和丈夫在新疆库尔勒做生意时,认识了库尔勒“湘鹅庄”旗舰店的老板,听说火锅生意好做,而宿迁地区又没有“湘鹅庄”汤锅料理店,年轻的汪云心动了。2009年,她慕名去库尔勒找到“湘鹅庄”旗舰店的老板,签订了加盟协议。   2009年11月4日,经宿迁市卫生局和宿迁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核发放餐饮许可证后,汪云在宿迁市宿城区中豪国际星城西门经营的“湘鹅庄”汤锅料理店正式营业。根据该连锁店的内部规则,汪云在宿迁经营的“湘鹅庄”加盟店所用的火锅底料(俗称“红油”)必须由总部统一发配,不能自行勾兑和调制,总部委派邵国到宿迁“湘鹅庄”汤锅店负责料理。汪云对总部委派的厨师很热情,专门为他在宿城区绿城庭院租了一处房子。邵国也很卖力。   汤锅店如火如荼地经营了一年之后,汪云又于2011年5月在宿城区幸福南路开了“湘鹅庄”汤锅料理二店。新开的汤锅店位于市区的繁华地段,起初生意很好。但随着各式火锅店增多,同业竞争越来越大,汪云的生意逐渐冷清下来,这让汪云开始发愁。后来,听说在火锅底料中加入罂粟壳粉可以提鲜,使客人“吃了还想吃”,她也想尝试一下。于是,汪云便把这个想法告诉了邵国。起初,邵国没有同意,他知道这样做违法,不能为了汪云的一己私利损害总部的名誉和顾客的权益。但眼看着汪云的生意每况愈下,平日里老板又对自己照顾有加还多次为他涨工资,当汪云真的买回罂粟壳并捣成粉让其加入火锅底料中时,出于情谊和利益的驱动,邵国决定试一试。   就在汪云的汤锅店生意在她和邵国的“妙手”中“起死回生”之时,工商总局、卫生部等四部门对问题火锅底料进行严处的通知已经执行了一年。2012年2月,执法人员对汪云经营的“湘鹅庄”二分店进行随机采样监督检测,发现所抽取的3份火锅汤料中均有可疑物质。执法人员将样品送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结果发现,三份样品中均含有罂粟碱、蒂巴因、可待因、吗啡等有毒、有害成分,涉嫌食品非法添加罂粟壳。汪云、邵国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于2012年6月2日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同年7月7日被逮捕。   情与法的冲击   2012年8月28日庭审结束后,汪云对我说:“没想到开饭店也会违法,我丈夫劝过我,早知道这样,我也不加这东西了。我现在很后悔。”案件宣判后,作为案件的主审法官,我曾打电话回访她。她说:“料理店关闭了,门面已经转给别人经营。我出事时,没让孩子知道,后来才告诉他。他现在读初三,丈夫让我在家专门带孩子。我每个月都到社区矫正部门去报到,向他们报告我的生活情况。真的感谢你们,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请你们放心,我不会再做违法的事了。”在对邵国的电话回访中我了解到,他早已被新疆库尔勒“湘鹅庄”汤锅料理店总部辞退了,但他没有回新疆老家。因为要到原来居住的社区接受缓刑社区矫正,而且毕竟有一技之长,被释放后他又重新找了一份厨师的工作。他说:“这个案子对我触动很大,我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了,我要珍惜现在的工作,我按时到社区矫正部门去报到,过年都没有回老家。我会在缓刑考验期内好好表现,以后不再做违法的事情。”只是,违法的行为既成事实,再深的悔意也无法使他们免于法律的惩责。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规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致人死亡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每次听到有关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时,作为普通消费者,我都会义愤填膺,对拿人民生命健康当儿戏的不法商家深恶痛绝,希望有关职能部门能够对违法者严加惩办,让老百姓吃上放心的食品。然而,这一次,当我作为一名法官审理一起因食品安全问题而涉嫌犯罪的案件时,我开始思考如何理性地处理这种违法犯罪行径的法律适用问题以及如何体现刑法的罪刑相适应原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