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与反思.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与反思.doc

中国随班就读的发展与反思   【摘 要】随班就读作为特殊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安置方式之一,在我国已经有了近三十年的实践,总结并反思这些历程有助于找到其存在的问题并思考解决之道,使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教育模式焕发光彩。   【关键词】随班就读 历程 反思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0-0162-02   加大发展特殊教育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中国现阶段特殊教育的安置形式以特殊儿童少年进入特殊学校和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两种方式为主,至2011年我国特殊儿童少年在校生总数为39.87万人,随班就读人数为22.52万人。①两种方式各有利弊,且将长期并存,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最充分地促进特殊儿童的发展。随着随班就读学生人数的增加,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随班就读教育质量成为近几年特殊教育关注的焦点,对随班就读的发展进行必要回顾与反思,以期进一步推进随班就读质量的提升。   一 发展历程   1.自发阶段   特殊儿童的教育安置形式反映一定时期的特殊教育理念及国家的特殊教育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在普及教育的要求下,我国特殊教育也随之得到长足发展。1978年以前,我国的特殊教育办学形式以单一盲聋学校为主,少数轻度智力障碍的特殊儿童少年随班就读,但是早期的这种随班就读还不是理性的教育政策而是受当时教育条件所限的无奈之举。   2.实验及推广阶段   从1987年开始在全国15个县市进行随班就读的实验实践研究,并总结相关经验,呈现相关研究成果。1987年12月国家教委的《全日制弱智学校(班)教学计划》(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大多数轻度智力落后儿童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首次在国家文件中出现“随班就读”一词。1988年召开第一次全国特殊教育工作会议并出台普通教育机构招收特殊学生随班就读的政策,所以此后随班就读的在校生人数迅速增加。这一时期随班就读大量政策的出台主要源于特殊教育资源的不足,特殊学校的数量和规模不能满足特殊儿童少年入学接受教育的要求。   3.全面推进及普及阶段   1994年5月国家教委在江苏盐城召开全国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会议,总结各地经验并规定了政府、普通学校以及特殊学校在开展随班就读工作中的职责。②1994年7月国家教委颁发《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规定特殊儿童少年就近入学,这成为普及义务教育提高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标志着我国随班就读政策和理念初步成型。21世纪,有关特殊教育的法规、文件更是不断出台或修订。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第19条第2款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接收残疾人入学,不断扩大随班就读和普通学校特教班规模。”随着这一系列法规文件的出台,随班就读人数大大增加。   二 总结与反思   随着我国特殊教育的高速发展,特殊教育的目标也从最初以提高特殊儿童少年入学率转为提高特殊教育质量。随班就读亦如此,这也是实习教育公平的终极体现。反思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班就读的实施,还存在诸多最终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因素。   1.内部构成因素   第一,目标设置。目标设置不具体是影响随班就读教育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1994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关于开展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工作的试行办法》中提出,“学校应当安排残疾学生与普通学生一起学习、活动,补偿生理和心理缺陷,使其受到适于自身发展所需的教育和训练,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③这是首次明确对随班就读提出教育目标,德——“学校应当对残疾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其逐步树立自尊、自爱、自强、自立的精神”;智——“对视力、听力语言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一般与普通学生相同,特殊情况允许有适度的弹性。对轻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要求可以参考弱智学校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作出安排。对重度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和训练也应作出适当安排”。可以看出该文件试图提出具体可操作的教育目标以指导随班就读工作,其中关于视力、听力障碍学生的要求也基本是恰当的,但是,对随班就读智力障碍学生的学业目标却是不明确的,而我国随班就读的学生又以智力障碍学生为主,所以,目标不明确是智力障碍学生随班就读质量低下的原因之一。2003年教育部又颁发了《关于开展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实验县(区)工作的通知》也只大概提出“使广大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少年能够顺利进入普通中小学,并能留得住、学得好”,对“学得好”的标准也没有具体说明。   第二,课程设置。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没有恰当的课程就谈不上恰当的教育。课程设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