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第2课《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夜归鹿门歌》课堂实录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 吴春来
师:请一位同学介绍一下孟浩然。
生:他是湖北襄阳人,诗与王维齐名,他有《孟浩然集》,他的诗情感飘逸,语言隽永。他是山水田园诗人。
师:此前我们学过他的两首著名诗歌。
(学生齐背《春晓》和《过故人庄》)
师:他的朋友李白是如何评价孟浩然的呢?他曾经写过一首诗《赠孟浩然》,我们可以欣赏其中的几句。(PPT展示,学生诵读)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师:孟浩然在李白心中是怎样一个形象?
生:风流潇洒。
生:“风流天下闻”足见他的风流;“白首卧松云”,可以看出他对隐居生活的惬意。
师:马茂元先生在《中国文学史》里说,在他人眼里,孟浩然是位地道的隐逸诗人。今天我们学习的七言古诗《夜归鹿门歌》将展示怎样的一个孟浩然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首诗,读出它的神韵。(板书课题)
(学生开始自由朗读后,一生朗读。)
师:这位同学读得有板有眼,抑扬顿挫。我把这首歌稍稍做了改动,请同学们看看这样行不行?(PPT展示)
山寺钟鸣昼已昏,
余亦乘舟归鹿门。
忽到庞公栖隐处,
惟有幽人自来去。
生:不行。
师:为何不行呢?我看挺好的。先看标题“夜归鹿门歌”,“山寺钟鸣昼已昏”点明时间“夜”,“余亦乘舟归鹿门”指明“归”,最后两句照应“鹿门歌”。
生:感觉少了点味道。
师:什么味道呢?
生:诗的味道。
师:诗的味道,说得很好。换句话说,被删掉的地方,就是诗歌出味的地方。那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删除诗句的诗味。
生:“渔梁渡头争渡喧”,写出了渡头的喧闹。
师:为何要写渡头的喧闹呢?
生:为了反衬出山寺的幽静。
师:为了写环境的静,我们可以正面描摹,如果以动写静,也有异曲同工之妙。比方说“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里,难道仅仅是用动来反衬静吗?
生:不是。别的我不知道了。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诗。什么地方要重读?
生:“喧”。
师:为何要这样处理呢?
生:一个“喧”字描写出尘世的喧闹,这样的情形跟山寺的静形成对照,可以隐隐约约感觉到作者那种超脱的情怀。(掌声)
师:那为何“人随沙岸向江村”不能删呢?我们先来读读,什么地方要强调重读?
(学生齐读)
生:江村和鹿门,因为有突出强调的作用,世人回家,而诗人离家去鹿门,两种不同心情对比,表明了作者的隐逸情怀。
老师:你读读,大家一起来欣赏欣赏。
(学生范读,掌声。)
师:情感充沛,但抑扬顿挫的味不够。“江村”应该如何读?应该用上扬调,“鹿门”要用平直调,声音可以略低,重读不一定要声音大,用虚声,也是一种强调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朗读这四句,然后大家争取把它背下来。
师:刚才四句表达了作者的隐逸情怀。接下来大家来看这四句有什么特点?
生(齐声):写景的句子。
师: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歌中的景物是含情的,如果缺了景语诗就乏味了。欣赏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发挥联想和想象。“鹿门月照开烟树”是怎样一种景色呢?
生:朦胧美,月光映衬的美。
师:请大家用散文化的语言把这种美描述出来。
生:朦胧的月色从天空中散落下来,铺展在地上,亦洒在了我的心头上,静静地、悄悄地,没有一丝嘈杂的声音,我独自漫步在这如烟的美景中,享受着月光的洗礼,聆听着大自然的声音。
师:写出了月光的动态之美:一落,一铺,一洒。
生:淡淡的月光从天空流转而下,好像薄纱,又如薄雾,似轻烟,轻轻地笼罩在树林上,我陶醉在如诗如画的美景中,不知不觉来到了庞公归隐的地方。
师:她是如何写月光的呢?淡淡的,像薄纱,如薄雾,似轻烟,用比喻的修辞写出了月光的朦胧,的确很美。刚才她用了一个“陶醉”,有道理吗?
生:有。因为后面一个“忽”,说明不知不觉就到了庞公隐居的地方,因为朦胧的树被朦胧的月光映照得太美了,所以,作者陶醉了。
师:联系语境来品读诗歌,值得学习。诗歌中“开烟树”为何用一个“开”呢?树如何开啊?
生:其实这里是写树像花一样美,朦胧可人一般开放,表现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师:行文至此,流露出一种喜悦与洒脱之情。那么“岩扉松径长寂寥”一句中的“寂寥”如何理解?
生“寂静”的意思,因为这里除了作者外,没有人来居住,“寂寥”还有无奈的意思。
师:那“自来去”是什么意思呢?
生:逍遥自在。
师:前面你讲他无奈,后面又是逍遥自在,好像有点自相矛盾啊?
生:他是一个假隐士,其实他没有真正想当隐士。(学生大笑!)
师:作何解释?
生:他在40岁的时候去过长安,还给张九龄丞相写过一首诗歌。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师:写了这首诗就说他是假隐士,理由似乎不太充分吧?刚才你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解读诗歌,很好;如果我们再联系诗歌来谈谈,就更好了。“寂寥”应该有一种落寞和无奈之情吧。那为何作者有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教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课题3《制取氧气》教案(共6页).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 教案.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1 金刚石、石墨和C60 教案(2课时).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2课时).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8.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9.2《溶解度》(第二课时)(共34张PPT).ppt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4《化学式与化合价》《化学式书写》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选修系列《中外传记作品选读》第7课《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教学实录.doc
- 人教版选修系列《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第一课《将进酒》教学设计.doc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教案.doc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第一课时.doc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教案第二课时.doc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氨 硝酸 硫酸 教案.doc
- IEEE1588网络时间同步的研究.pdf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结构.doc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2.2 分子的立体结构.doc
-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第二章 第1节 化学反应速率教学设计.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