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毒理学基本概念资料.ppt
第一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 第一节 定义和术语 第二节 剂量、剂量-效应关系和剂量-反应关系 第三节 表示毒性的常用指标 第四节 安全限值 第一节 定义和术语 1 毒物(toxicant,poisons,toxic agent) 一般认为,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能够对机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机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毒物一词的概念实际上很模糊,因为毒物与非毒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条件的不同、剂量的不同,二者之间通常可以转化。 1.1 剂量的不同 The dose that makes a substance a poison. 例如: 食盐,摄入剂量超过1g/kg体重就可导致中毒。 硒:人体每日安全摄入量50~200ug,低于50ug会导致克山病,心肌炎等。超过会中毒,导致神经过敏、痉挛、呼吸困难、呕吐、嗜睡等。每日摄入量超过1mg就可能导致死亡。 1.2 接触途径 蛇毒在蛇咬人后经伤口接触则为毒物,但若经口饮下不会中毒(除非消化道有损伤)。蛇毒主要是蛋白质和多肽,有蛋白质的性质,受到胃酸破坏,毒性部分消失,功能基团仍在,所以剂量不足时不会中毒或没明显的中毒症状,但功效仍在。 1.3 机体的异常 例如:过敏体质; 此人之食,也许是他人之毒。 Centuries ago, the ancient Roman poet and philosopher Lucretius said that:one man’s food may be another man’s poison. 代谢障碍:糖尿病; 汉语中有一句成语叫“饮鸩止渴”,鸩酒便是放了砒霜的酒,历史上砒霜被称之为“毒王”。17~19 世纪,砒霜曾被用于內服袪痰、蚀疮去腐、治疗哮喘或外敷伤口,也曾被当作注射剂使用于治疗梅毒或肺结核上。在17 世纪的英国,砷的多种化合物被用来制取防腐剂。到了19 世纪,砒霜被用来治疗癌症,如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皮肤癌及子宮颈癌。 1.4 其他 虾等软壳类食物含有大量浓度较高的五价砷化合物,人在服用维生素C 之后,由于化学作用,原来无毒的砷酸酐转变为有毒的亚砷酸酐也就是砒霜。 可谓:大量海鲜+大量维生素C=砒霜。 所以,一定不要同时食用海鲜和维生素C。 2 毒性(toxicity) 毒性:外源化学物与机体接触,或进入人体内的易感部位后,能引起损害作用的固有能力。 毒性是物质一种内在的、不变的性质。取决于物质本身的特性,尤其是化学结构。 2.1 功能团的影响 在化学物结构中增加卤族元素和羟基会使分子的极性增强,从而加大毒性。 在化学物中引入羧基和硫酸根,水溶性增加,脂溶性降低,不容易通过细胞膜,难以吸收,因此毒性降低。 2.2 基团的电荷性的影响 电负性基团,如硝基、苯基、氰基、醛基等,均可与机体中带正电的基团相互吸收,从而使毒性增强。 2.3 光学异构的影响 动物体内的酶对光学异构体有高度的特异性,只能作用于一种光学异构体。一般来说,左旋体对机体作用较强。但也有少数例外。 3 毒性作用(toxic effect) 毒性作用:也称为毒效应,是指外源化学物对生物体的损害作用。 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剂量,与剂量相联系的是接触时间、持续时间、接触频率、间隔时间等。这些都是影响毒性作用的因素。 毒性作用的分类: 按引起毒性效应的时间分为速发型(immediate toxic effect)和迟发型(delayed toxic effect). 急性毒作用(acute toxic effect):指短时间内(24h)一次或多次接触化学物后,在短期内(2W)出现的毒作用。 慢性毒作用(chronic toxic effect) :指长期甚至终生接触小剂量化学物缓慢产生的毒作用 按作用的部位分为局部或全身作用。 局部毒性作用(local toxic effect): 某些外源化学物在机体接触部位直接造成的损害作用。 全身毒性作用(systemic toxic effect): 是指化学物质经血液循环到达其他组织器官引起的毒作用。 按毒性作用可否消失分为可逆或不可逆作用。 可逆作用(reversible effect)是指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 不可逆作用(irreversible effect)是指在停止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其毒性作用继续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可进一步发展。 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ity) 也称之为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机体对外源化学物产生的一种病理性免疫反应。引起这种过敏性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过敏原,过敏原可以是完全抗原,也可以是半抗原。许多外源化学物作为一种半抗原,当其进入机体后,首先与内源性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然后再进一步激发抗体的产生。当再次与该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