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生物质能资料.ppt
第三章 生物质能源 目录: 3.1 概述 3.2 生物质燃烧 3.3 生物质气化 3.4 生物质的热解技术 3.5 生物质直接液化 3.6 生物燃料乙醇 3.7 生物柴油 3.8 沼气技术 3.1 概述 生物质是指由光合作用而产生的有机体。 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生物质中。 3.1.1 生物质 定义:一切直接或间接利用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而形成的有机物质,包括世界上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以及由这些生物产生的排泄物和代谢物。 狭义:来源于草本植物、树木和农作物等的有机物质。 分类: 按原料化学性质: 糖类、淀粉和木质纤维素 按原料划分: (1)农作物:产生淀粉的玉米,甘薯。产生糖类的甘蔗,甜菜,果实 (2)林作物:白杨 (3)水生藻类:海带 (4)光合成微生物类:硫细菌,非硫细菌 (5)其他类:农产品废弃物(稻秸,谷壳),城市垃圾,林业废弃物,畜业废弃物(排泄物) 3.1.2 生物质能 定义:是太阳能以化学能形式蕴藏在生物质中的一种能量形式,它直接或间接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是以生物质为载体的能量。 生物质能源是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太阳辐射的能量以一种生物质形式固定下来的能源。 碳循环 生物质包括:糖类(甘蔗、甜菜);淀粉类(土豆、玉米);纤维类(木材、农作物秸杆、杂草)等。 生物质能的定义与范畴 特点: (1) 利用过程中二氧化碳零排放;由于它在生长时需要的二氧化碳相当于它排放的二氧化碳的量,因而对大气的二氧化碳净排放量近似于零,可有效地减轻温室效应; (2)含S、N低,清洁燃料; (3)资源分布广,产量大,转化方式多样; (4)生物质单位热值较低; (5) 较分散; (6)可再生性。 地球上每年生物质能总量约1400-1800亿吨(干重),相当于目前每年总能耗的10倍。 通过碳、氢、氧循环利用太阳能的过程,理论上不产生温室气体,低含量的N,S化合物,可以大量减少SOx等有毒气体排放,被称为“绿色石油”。 我国可利用的生物质资源量: 1. 农作物秸秆年产量约7亿吨 2. 林业及木材加工废弃物年产量约9亿吨 3. 畜禽养殖和工业有机废水年产沼气资源量约800亿立方米 4. 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约1.2亿吨 3.1.3 生物质的组成与结构 组成:多种复杂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组成的复合体,主要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淀粉、蛋白质、脂肪等。 结构: 纤维素:由β-D葡萄糖基通过1,4位苷键连接起来的线性高分子化合物,分子式:(C6H10O5)n,最终转化产物为葡萄糖。 半纤维素:由多糖单元组成的一类多糖,主链上由木聚糖、半乳聚糖或甘露糖组成,支链上带阿拉伯糖或半乳糖。 木质素:是一类由苯丙烷单元,通过醚键和碳碳键连接的复杂的无定形高聚物。 淀粉:D-葡萄糖分子聚合而成的化合物,可分为胶淀粉和糖淀粉,通式: (C6H10O5)n 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组成,分子量很大。 脂类:是不溶于水而溶于非极性溶剂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主要化学元素是C、H、O,有的还含有P和N。 生物质能的利用情况 l7世纪末大规模使用煤以前,人类的主要能源是生物质能。目前,生物质能的利用仍然占世界总能耗的14% ,是仅次于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位居第4位的能源。 生物质能将成为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l世纪中叶,采用新技术生产的各种生物质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 3.1.4 生物质转化利用技术 (1)物理转化: 指生物质的固化、粉碎、高压成型。 生物质成型技术,按成型物的形状主要可分为三大类: 圆柱块状成型、棒状成型和颗粒状成型技术。 (2)化学转化: a. 直接燃烧; b. 生物质的热解 在无氧条件下加热或缺氧条件下不完全燃烧,最终转化成高能量密度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产物。 c. 气化 以氧气(空气、富氧或纯氧)、水蒸气或氢气作气化剂,在高温下通过热化学反应将生物质的可燃部分转化为可燃气(CO、H2、CH4以及富氢化合物的混合物,还有少量的CO2、N2)。 d. 液化 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的热化学过程,目的在于将生物质转化为高热值的液体产物,得到甲醇或二甲醚等。 e. 酯交换 油脂与甲醇或乙醇在催化剂或临界甲醇状态下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的脂肪酸甲酯(生物柴油),并得副产物甘油。 (3)生物转化 利用生物化学过程将生物质原料转变为气态(甲烷)和液态燃料(乙醇)的过程。 生物质能转换技术及产品 3.2 生物质燃烧 3.2.1 生物质燃烧及特点 利用不同的过程、设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表(更新至年月).doc VIP
- 202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词讲解(词根记忆法)+14+课件.pptx VIP
- 2023年农村教师公开选调进城考试模拟试题2(初中道法·附参考答案).docx
- 基于PLC校园照明智能控制系统.docx VIP
- 202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词讲解(词根记忆法)+12+课件.pptx VIP
- (2025秋)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新教材).docx
- 垂直式微风启动风力发电机设计(含CAD图纸全套).doc
- 屋面夹芯板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6届高考英语一轮复习:单词讲解(词根记忆法)+11+课件.pptx VIP
- 2023年国考《公安专业科目》笔试题及答案.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