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直接和延迟pc对ami患者血浆bnp浓度影响的对比研究
中文摘要
对比研究
摘 要
infarction,
目的: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l
AMI)患者的临床评估,目前仍依赖临床背景因素,包括病史、
症状、心电图、心肌标志物、冠脉造影及心功能分级,较少
natriuretic
重视神经内分泌的激活。脑利钠肽(brain peptide,
BNP)作为一个心脏内分泌活性的标志物,与心肌缺血损伤
程度和心功能分级有很好相关性,并与AMI患者的预后有
着密切关系【L21。近期研究显示,AMI患者接受成功的经皮
coronary
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疗后,血浆BNP浓度明显下降,显著低于传统药物治疗手
段,住院期问心功能改善,心室重构减轻,生存率提蒯31。
然而,关于直接PCI(primaryPCI)和延迟PCI(delayedPCI)治
疗对AMI患者血浆BNP浓度影响的对比研究,目前仍鲜有
报道。本研究通过序列地测定AMI患者PCI前后血浆BNP
ventricular
浓度及相应时期的左室射血分数(1eft ejection
end
ventricular
fraction,LVEF)和左室舒张末内径(1eft
diastolic
能和左心室扩张方面,比较了直接和延迟PCI对AMI病程
转归的影响,探讨AMI患者PCI治疗前后血浆BNP浓度动
态演变的特点和意义。
方法
1研究对象
中文摘要
大学第三医院心内科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
者45名,男性28名,女性17名,平均年龄63.2±5.3岁。
将入选患者分成两组,直接PCI组(A组)18例,延迟PCI
组(B组)27例。
2血浆BNP浓度的测定
入选患者均于入院后即刻、PCI治疗后7天和30天,采
tetraacetic
后,分离血浆并保存于.86。C冰箱待检。血样采用酶联免疫吸
immunosorbent
附法(enzyme.1inked assay,ELISA)集中检测,
在检验科有经验医师指导下,严格按照人BNP试剂盒说明
书进行操作。
3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
入选患者急诊或PCI前一天行超声检查,PCI术后7天、
30复查。采用HP
5500彩色超声心动图仪,双平面Simpson
法观测LVEF和LVEDd。
4经皮冠脉内介入(PCI)治疗
4.1设备采用西门子公司的Angiostar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
常规行冠脉造影明确罪犯血管(culpritartery,CA),并按常
4.2直接PCI定义:为发病12小时内不给予静脉溶栓而急诊
行PCI治疗。延迟PCI定义:入院后首先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静脉溶栓、扩冠、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5--7天后择
小板聚集药物以及肝素、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p.受
中文摘要
体阻滞剂、他汀类、硝酸盐类等药物,无禁忌症两组均常
规应用。PCI成功的标准为冠状动脉前向性血流达TIMl3
级,残余狭窄20%,无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如死亡、再次心梗。
5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结果
1 PCI治疗前两组临床情况、血浆BNP浓度、Killip分级、
CK.Mb峰值、心肌梗死部位比较,显著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疗前比较,7天后均有显著下降(p0.05),30天下降更为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活动平板运动试中运动性高血压的血压变化、影响因素及预后的临床初步探讨.pdf
- 泰素帝顺铂(t)与顺铂5-fu(pf)方案比较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研究.pdf
- 泻剂结肠大鼠回和横结肠vip、肠嗜铬细胞损害的可复性研究.pdf
- 活动性类风湿性节炎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白细胞介素-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相关性研究.pdf
- 活动性肺结核c影像特点及抗痨前后征象变化的研究.pdf
- 流行性乙型脑炎儿血及脑脊液中神经肽y、il-8变化的研究.pdf
- 流式细胞术检测小板微颗粒方法学探讨.pdf
- 活化蛋白c对大急性胃粘膜损伤保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pdf
- 海南假单胞菌的病力及致病机理研究.pdf
- 淋巴瘤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和nκ细胞ζ链水平及临床意义.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