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pdf

缬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缬沙坦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中文摘要 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摘 要 目的: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pectoris。UAP)是 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最常见类型,可以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 (AMI),甚至猝死。UA的发病涉及多种因素,其中动脉粥 样硬化斑块不稳定,血栓形成或血管痉挛而致急性或亚急性 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发作是最主要因素。稳定粥样硬化斑 块,减少心脏突发事件非常重要。内皮细胞功能损伤被认为 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始动环节,血管内皮细胞能释放多种生物 活性物质,调节血管的运动和代谢,其中一类是血管收缩因 等;另一类是血管舒张因子,主要有一氧化氮(Nitricoxide, NO)和前列腺素等。当某些因素引起血浆NO、ET水平发 生变化时,表明血管内皮功能失调障碍。动脉粥样硬化是一 种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炎症反应贯穿动脉粥样硬化的始 终,肾素一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在促进炎症反应中起重 要作用。血管紧张素II(AngII)起到致炎因子的作用,能 smoothmuscle 够激活内皮细胞和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的氧化应激状态改变,释放炎性因子、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 等活性成分,导致血管出现炎性反应,,血栓形成,腊质沉 积加快,斑块变弱易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血栓形成,稳定斑块的作用,其机 中文摘要 制包括:①抑制神经内分泌活性,降低动脉张力,减小血管 壁应力;②减少血管紧张素诱发的内皮细胞功能损伤及斑块 破裂,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③减少胆固醇及巨噬细胞浸 润,减小斑块内脂质含量及体积,增加细胞外基质合成,增 加斑块稳定性;④改善内源性纤溶系统,降低斑块破裂而致 血栓的病理反应。从理论上讲, II的ATl受体拮抗剂 Ang (ARB)同样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RAAS), II受体水平上拮抗循 而且是从RAS的最后一个环节——Ang 环中和局部组织中的AngII,从而阻断更全面。ARB保留了 ACEI的优势,比ACEI更有效,不良反应更小。其优势在于 1 ①ARB高度选择性地作用于AngⅡ的靶受体血管紧张素II 型(ATl)受体,占据其多肽螺旋空间,阻断ATl依赖的Ang II作用,并能激活血管紧张素112型(AT2)受体,可激活 激肽、NO系统及细胞凋亡等心脏保护作用;②可减少或避 免ACEI导致的顽固性咳嗽、血管神经性水肿等,为ACEI 不能耐受者提供新药等。缬沙坦是具有口服活性的、非杂环 II 类、选择性AngATl受体拮抗剂。本研究拟观察比较两组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服用缬沙坦和洛汀新4周前后,血 浆内皮素和一氧化氮浓度水平变化;并进行两组间对比,探 讨口服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以评价缬沙坦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 省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4例, 随机分为两组:缬沙坦治疗组和洛汀新治疗组。患者在确诊 后,缬沙坦治疗组服缬沙坦80mg/每日;洛汀新治疗组服洛 汀10rag/每日。其他抗凝,降纤,调腊等治疗两组相同。治 中文摘要 疗4周结束。患者于首次就诊24小时之内,及治疗4周末 分别采集两次血。在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前臂肘静脉血约 后,分离血浆,提取血清分装于2个低温冷冻管中。置于一 300c冰箱内保存,成批集中进行检验。测定前使样本置于室 温或冰水中复融,再次40C以下,以3000rpm的速度离心5 分钟,取血清测定。采用:SPSSll.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P0.05 为统计学有意义,差异具有显著性。 结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iuqie95737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